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武漢投入百億元建設“海綿城市”破解內澇“看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近年來因排水不暢帶來城市漬水、內澇突出,常被調侃為城內“看海”的武漢市,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02億元,建設透水、蓄水、排水功能完善的“海綿城市”,統籌解決城市內澇、雨水資源化利用等問題。

        據武漢市水務局介紹,武漢水資源豐富,“優于水也憂于水”,長期面臨汛澇同期、抽排能力不足、大量雨污水入河湖、水質惡化等問題。經系統申報評審,武漢市近日順利躋身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探索城市從“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的轉變。

        城市傳統建設模式中,路面追求硬化率,逢雨時力求“快抽快排”,卻效果不佳。“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建設綠色屋頂、可滲透路面、下凹式綠地、城區河湖水域和污水處理設施等,加強城市對自然災害的承載力,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未來三年,武漢市將投入102億元用于“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先期安排青山區選取23平方公里作為舊城改造試點區,打造“山水園林湖”的生命共同體;漢陽四新選取15平方公里作為新區建設示范區,依托現狀水系構建排水、慢行交通、生態景觀有機融合的多功能海綿體。

        武漢市水務局副局長張斐說,河湖眾多,水網發達的武漢,可為海綿城市提供充足的調蓄空間和良好骨架;作為深受內澇漬水影響的大型城市,武漢也能為試點提供典型的示范樣本,在城市建設中真正從源頭變“水害”為“水利”。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