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聊城發布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3到5年初步建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22  

        從列入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那一刻起,很多市民都在期待聊城版的方案出臺。記者24日從聊城市住建局了解到,《聊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聊城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完成時間等,都有了具體規定。

        記者從方案中了解到,聊城市將實施“三類項目、五大工程”,組織“兩項行動”,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聊城市初步建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

        作為以水為名的城市,這份方案也提到了對河湖水系的保護舉措。填河造地、截彎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被明令禁止,同時實施雨污分流,雨水入河前需進行凈化處理。

        規劃:三到五年,初步建成海綿城市

        記者從聊城市住建局了解到,方案的制定著眼于全面推進聊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緩解城市水資源壓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根據方案,聊城市將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滲、滯、蓄、凈、用、排”的要求,堅持“標本兼治,源頭治理,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原則,實施“三類項目、五大工程”,組織“兩項行動”,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聊城市初步建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為建設“湖河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作出積極貢獻。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聊城市將堅持規劃引領,示范帶動的原則。根據“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所有新建、改造提升的建設項目,包括道路與廣場、綠地與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水系等工程都必須執行海綿城市規劃,嚴格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進行設計和施工。聊城市將實施試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積極打造樣板工程、示范工程,發揮試點區域的示范帶動與引擎推進作用。

        記者了解到,聊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將實現“促滲保蓄、洪澇控制、資源回用、污染控制”四個目標。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統籌推進系統建設,實現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治理。

        特別是在試點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和改造提升項目要做到無縫銜接,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市范圍的“五大工程”要全面推進,把“滲、滯、蓄、凈、用、排”的要求與功能落到實處。

        未來,聊城市將結合水文地質狀況,充分發揮湖河水系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計劃,構建“自然蓄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功能。

        目標:兩處試點區域2020年試運營

        記者從聊城市住建局了解到,聊城市中心城區劃定了東昌湖流域(東至柳園路、西至站前街、北至東昌路、南至南外環)和小湄河流域(東至東外環、西至光岳路、北至黃河路、南至南外環)為省級試點區域,2019年前完成試點區域內的海綿城市項目建設,2020年進入試運營階段。

        根據方案要求,各縣(市、區)也要劃定不小于202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5%作為試點區域,每年完成不得少于建成區面積的7%,確保2020年前建成運營。

        據悉,聊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實施“三類項目、五大工程”,組織“兩項行動”。

        三類項目,是指實施城市建設新建項目、城市建設提升項目和城市水系治理項目。今后,聊城市新開工的道路與廣場、綠地與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水系等工程都必須嚴格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

        在城市建設提升項目方面,聊城市將對既有的道路與廣場、綠地與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水系等工程,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要求,依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和提升。

        聊城因水聞名,方案也對城市水系治理項目提出了具體要求。方案指出,聊城市將加強對河湖、濕地等水體自然形態的保護和恢復,禁止填河造地、截彎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對現有河渠實施開挖疏浚、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構建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

        同時實施雨污分流,杜絕污水直接排放,雨水入河前需進行凈化處理,逐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對水體的管理養護,確保地表水體達到IV類標準。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