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綠化工程施工所涉及的專業范圍較廣,包括土木工程學、美學、地理學等,其特點可概況為獨特性、復雜化、綜合性三點。雖然在設計階段臻于盡善盡美,然而在付諸實踐的施工過程當中,卻往往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導致設計效果與施工效果脫軌。
1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施工前期
在施工前期,控制景觀綠化工程的施工效果,關鍵在于編制效果控制文件、施工技術交底、施工物料封樣等方面,具體如下:
1.1編制效果控制文件
根據景觀綠化工程項目的特點,結合工程施工的客觀規律,編制景觀施工效果控制的相關文件。一般而言,景觀綠化施工單位手上僅有的只是業主方所提供的施工藍圖與材料小樣,在效果控制方面未能保證有本可依。所編制的效果控制文件多為A3彩圖,提供圖片索引功能,對景觀綠化工程項目的用料、節點、注意事項等全部加以明確[1]。如采用不同的色塊對不同的區域做出標注,印發所編制的效果控制文件給監理單位與施工方,以指導施工活動。
1.2施工技術交底
施工單位在對設計圖紙加以深入明確與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現場踏勘,就其中的技術要點難點問題陳列出來,隨后由設計方、業主方、施工方、監理方協商制定合適的施工技術方案,加深對設計圖紙的理解與領悟程度,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展示出高度的靈活性,嚴格控制施工效果。處理設計方對施工方的作用之外,施工方在設計方進行設計之前,也可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在實際勘察的情況下,向設計方能提出自己的要求與看法,經論證確認可行之后,可納入到設計方案當中。同時在施工的過程當中,施工方發現設計方案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出入,可與設計方協商,在征求業主同意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設計方案。筆者僅以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土方開挖問題進行分析,若是地下室開挖,技術交底應當提出保留土方,將其作為種植土用以回填,節約施工成本與工期,達到藝術效果與經濟效果有機結合的目的,充分體現出景觀綠化工程的設計效果。
1.3施工物料封樣
基于確保景觀綠化工程能達到設計的整體效果的目的,設計人員一般會各區域的材料樣板以供參考,施工單位即根據設計方所提供的材料樣板采購施工材料,在對物料樣板進行封樣處理之前,必須要經過業主方與設計方共同確認,后續的施工活動均嚴格按照不同區域的材料樣本進行對應的采購與使用。嚴把施工材料的質量關,必須要與設計要求相吻合,施工方需要做好材料的前期準備工作,防止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因材料數量不足而濫用存在質量問題的替代品,影響景觀綠化工程的整體施工效果。
2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施工中期
在景觀綠化工程的施工中期,其效果控制的重點在于放線確認、比例確認、樣板段確認等方面,以確保施工效果控制,具體為:
2.1放線確認
鑒于景觀綠化工程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因而交界面也相對較多,包括有通信、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等,因此必須要進行放線確認作業。整平基地之后,全部的構筑物以及節點等均需要設計方與業主方共同檢驗查收,以確保其科學性,如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控制目的,需要進行返工處理。除此之外,如果景觀綠化工程在施工的過程當中,與室外的管道線路存在空間使用方面的矛盾,需要在全面權衡輕重的前提下,正確加以協調處理。
2.2比例確認
以我國目前的計算機技術而言,做出高度逼真的三維圖像不成問題,然而在空間的預測以及想象方面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鑒于此,在景觀綠化工程施工期間需要以高度逼真的1:1框架為指導,制作任務由施工方擔任,經業主方與設計方共同確認之后方才允許正式進行施工。
如我國某地的景觀綠化工程項目,其廊架位于中軸線之上,總設計高程為3.5m,所建立的1:1框架的空間尺度感并不理想,120m之內的空間尺度過小,比例嚴重失調,后將高程增加1.5m,即是總設計高程為5.0m[2]。該景觀綠化工程存在一個標志塔,位于景觀大道的南側入口位置,總設計高程為17.0m,1:1框架建立的難度非常大,施工方擬經建立計算機三維圖像,而不建立1:1框架,業主方與設計方經現場確認后不允,后施工方采用鋼管為材料,搭建1:1框架。
2.3樣板段確認
對于景觀綠化工程項目而言,全部的景觀元素,包括駁岸、道路、圍墻、石塊等,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須要進行1:1樣板段鋪裝,規格為2500mm×2800mm。樣板段鋪裝完畢之后,業主方與設計方共同檢驗查收,確認效果滿意之后,施工方嚴格按照樣板段進行全區鋪裝。鋪裝所用的材料全部由石材廠加工成型,在施工現場不允許進行加工,僅可作局部的切割與修正[3]。
在鋪裝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遵循“平”、“齊”、“整”三大原則,相鄰普通石料必須要大于邊緣處料石本身的三分之一以上[4]。在碎拼石材的選用方面,出于美觀的目的,建議選用6―7邊規格的石材,單塊石材允許出現鈍角,然而不可以存在銳角,避免出現通縫現象。
3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施工后期
在景觀綠化工程項目的施工后期,基于控制施工效果的目的,需要進行分項檢驗查收,確保施工方與設計方的合作密切,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效果[5]。一般而言,在施工中的后期階段,其驗收的重點在于施工完成至70%的驗收、硬景驗收、全面竣工驗收三個方面,具體為:
3.1施工完成至70%的驗收
當景觀綠化工程施工完成至70%之時,其景觀綠化已經基本定型,剩下的只是局部修飾施工,基于控制施工效果的目的,此時需要組織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共同進行檢驗,若發現整體的施工效果與設計圖紙效果相去甚遠,未能充分迎合預期效果以及體現設計思想,可要求施工方進行調整與修正,避免將存在的問題延續至全面竣工之后,加大施工效果控制的整體難度。
3.2硬景驗收
所謂的硬景,即是樹木、行道等景觀元素,在硬件施工完成之后,施工方可組織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共同進行檢驗,以現場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結合業主方的建議,對現有的硬景進行調整,遵循設計方所提供的變更圖紙,嚴格控制施工中的整體效果,避免效果控制措施流于形式。
3.3全面竣工驗收
當景觀綠化工程施工全面完成之后,再次組織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共同進行檢驗,綜合上文所述的各項內容,驗收的內容包括景觀綠化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如施工效果與設計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無法達到預定的設計標準,在排除設計方案本身存在問題的前提下,可要求施工方進行返工處理,確保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
4結語
景觀綠化工程項目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是一項具體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施工方、設計方、監理方、業主方相互理解,協調合作,將整個施工過程細分為前中后三個具體的階段,實現精細化的效果控制,以保證景觀綠化工程的施工效果與設計效果高度吻合,提高景觀綠化工程的實用與觀賞價值。
1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施工前期
在施工前期,控制景觀綠化工程的施工效果,關鍵在于編制效果控制文件、施工技術交底、施工物料封樣等方面,具體如下:
1.1編制效果控制文件
根據景觀綠化工程項目的特點,結合工程施工的客觀規律,編制景觀施工效果控制的相關文件。一般而言,景觀綠化施工單位手上僅有的只是業主方所提供的施工藍圖與材料小樣,在效果控制方面未能保證有本可依。所編制的效果控制文件多為A3彩圖,提供圖片索引功能,對景觀綠化工程項目的用料、節點、注意事項等全部加以明確[1]。如采用不同的色塊對不同的區域做出標注,印發所編制的效果控制文件給監理單位與施工方,以指導施工活動。
1.2施工技術交底
施工單位在對設計圖紙加以深入明確與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現場踏勘,就其中的技術要點難點問題陳列出來,隨后由設計方、業主方、施工方、監理方協商制定合適的施工技術方案,加深對設計圖紙的理解與領悟程度,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展示出高度的靈活性,嚴格控制施工效果。處理設計方對施工方的作用之外,施工方在設計方進行設計之前,也可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在實際勘察的情況下,向設計方能提出自己的要求與看法,經論證確認可行之后,可納入到設計方案當中。同時在施工的過程當中,施工方發現設計方案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出入,可與設計方協商,在征求業主同意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設計方案。筆者僅以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土方開挖問題進行分析,若是地下室開挖,技術交底應當提出保留土方,將其作為種植土用以回填,節約施工成本與工期,達到藝術效果與經濟效果有機結合的目的,充分體現出景觀綠化工程的設計效果。
1.3施工物料封樣
基于確保景觀綠化工程能達到設計的整體效果的目的,設計人員一般會各區域的材料樣板以供參考,施工單位即根據設計方所提供的材料樣板采購施工材料,在對物料樣板進行封樣處理之前,必須要經過業主方與設計方共同確認,后續的施工活動均嚴格按照不同區域的材料樣本進行對應的采購與使用。嚴把施工材料的質量關,必須要與設計要求相吻合,施工方需要做好材料的前期準備工作,防止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因材料數量不足而濫用存在質量問題的替代品,影響景觀綠化工程的整體施工效果。
2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施工中期
在景觀綠化工程的施工中期,其效果控制的重點在于放線確認、比例確認、樣板段確認等方面,以確保施工效果控制,具體為:
2.1放線確認
鑒于景觀綠化工程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因而交界面也相對較多,包括有通信、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等,因此必須要進行放線確認作業。整平基地之后,全部的構筑物以及節點等均需要設計方與業主方共同檢驗查收,以確保其科學性,如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控制目的,需要進行返工處理。除此之外,如果景觀綠化工程在施工的過程當中,與室外的管道線路存在空間使用方面的矛盾,需要在全面權衡輕重的前提下,正確加以協調處理。
2.2比例確認
以我國目前的計算機技術而言,做出高度逼真的三維圖像不成問題,然而在空間的預測以及想象方面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鑒于此,在景觀綠化工程施工期間需要以高度逼真的1:1框架為指導,制作任務由施工方擔任,經業主方與設計方共同確認之后方才允許正式進行施工。
如我國某地的景觀綠化工程項目,其廊架位于中軸線之上,總設計高程為3.5m,所建立的1:1框架的空間尺度感并不理想,120m之內的空間尺度過小,比例嚴重失調,后將高程增加1.5m,即是總設計高程為5.0m[2]。該景觀綠化工程存在一個標志塔,位于景觀大道的南側入口位置,總設計高程為17.0m,1:1框架建立的難度非常大,施工方擬經建立計算機三維圖像,而不建立1:1框架,業主方與設計方經現場確認后不允,后施工方采用鋼管為材料,搭建1:1框架。
2.3樣板段確認
對于景觀綠化工程項目而言,全部的景觀元素,包括駁岸、道路、圍墻、石塊等,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須要進行1:1樣板段鋪裝,規格為2500mm×2800mm。樣板段鋪裝完畢之后,業主方與設計方共同檢驗查收,確認效果滿意之后,施工方嚴格按照樣板段進行全區鋪裝。鋪裝所用的材料全部由石材廠加工成型,在施工現場不允許進行加工,僅可作局部的切割與修正[3]。
在鋪裝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遵循“平”、“齊”、“整”三大原則,相鄰普通石料必須要大于邊緣處料石本身的三分之一以上[4]。在碎拼石材的選用方面,出于美觀的目的,建議選用6―7邊規格的石材,單塊石材允許出現鈍角,然而不可以存在銳角,避免出現通縫現象。
3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施工后期
在景觀綠化工程項目的施工后期,基于控制施工效果的目的,需要進行分項檢驗查收,確保施工方與設計方的合作密切,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效果[5]。一般而言,在施工中的后期階段,其驗收的重點在于施工完成至70%的驗收、硬景驗收、全面竣工驗收三個方面,具體為:
3.1施工完成至70%的驗收
當景觀綠化工程施工完成至70%之時,其景觀綠化已經基本定型,剩下的只是局部修飾施工,基于控制施工效果的目的,此時需要組織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共同進行檢驗,若發現整體的施工效果與設計圖紙效果相去甚遠,未能充分迎合預期效果以及體現設計思想,可要求施工方進行調整與修正,避免將存在的問題延續至全面竣工之后,加大施工效果控制的整體難度。
3.2硬景驗收
所謂的硬景,即是樹木、行道等景觀元素,在硬件施工完成之后,施工方可組織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共同進行檢驗,以現場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結合業主方的建議,對現有的硬景進行調整,遵循設計方所提供的變更圖紙,嚴格控制施工中的整體效果,避免效果控制措施流于形式。
3.3全面竣工驗收
當景觀綠化工程施工全面完成之后,再次組織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共同進行檢驗,綜合上文所述的各項內容,驗收的內容包括景觀綠化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如施工效果與設計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無法達到預定的設計標準,在排除設計方案本身存在問題的前提下,可要求施工方進行返工處理,確保景觀綠化工程施工中的效果控制。
4結語
景觀綠化工程項目施工中的效果控制是一項具體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施工方、設計方、監理方、業主方相互理解,協調合作,將整個施工過程細分為前中后三個具體的階段,實現精細化的效果控制,以保證景觀綠化工程的施工效果與設計效果高度吻合,提高景觀綠化工程的實用與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