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珍寶,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而江南園林又因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以留園為例,內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致較細膩精美。其總體特點為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
關鍵詞:園林 江南 留園 曲折幽深 淡雅樸素
縱觀古今園林設計,其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統治階級極其當時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因此,在研究蘇州留園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之前對中外以及國內南北方的園林在受到當時的思想極其它方面的特點做一些必要的了解,以為以下的留園分析做一些必要的說明。
一、 東、西方園林
東方園林和西方園林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是基于園林的歷史根源不同。
首先造園藝術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思想又是在一定的哲學體系的支配下形成的。西方的哲學思想都十分強調理性對于實踐的認識作用,因此自然會把美學建立在“唯理”的基礎上。中國園林起始于原始的農業,園林的萌芽是以果園等其他為主,在東方儒家道家文化的影響下,尤其是繪畫 詩詞和文學等其他藝術的影響,這就使中國園林從一開始就帶有詩情畫意般的濃厚的感情色彩。
西方園林:

西方園林崇尚開放、整齊、對稱的幾何圖形格局,因此,花草樹木也一般修剪成各種幾何的圖形,比如圓形 正方形等,體現出理性在實踐中的作用。企圖用一種規范化模式化的模式來確立美的標準。
東方園林:

東方的園林不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都把人和天地萬物聯系在一起,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引著人們去親近自然,利用自然,同時也指引著園林的營造活動。基于這兩種不同的知道思想,東西方園林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形式
二、江南園林 北方園林 建筑
1.江南園林與北方園林
北方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的區別主要表現為風格上的差異,差異的客觀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服務對象不同:北方的園林是為封建帝王服務的,江南園林則屬于私家園林,因此服務的對象不同,功能布置也不盡相同;
2)規模及外部環境不同:北方皇家園林規模大,占地廣,多處于自然風景優美的山林、湖泊地區,江南私家園林規模小,多處于市井之內;
3)氣候條件不同:北方氣候寒冷、干燥,江南則較溫暖、濕潤。它們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觀、空間處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處理等五個方面。
2.江南園林與建筑
1)所抒發的情趣不同:與其他建筑相比,園林追求如詩似畫的意境,所謂的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對園林景觀的描述,都說明園林不同于一般的建筑。
2)構圖的原則不同:古代的建筑一般追求多軸對稱然后組合成空間多進院落,具有明確的統一性。而園林有法而無定式,多追求生氣和活力及其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3)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不同:一般的宮殿民居等建筑由于受傳統建筑營造法式的影響多采用內向布局,如四合院格局。而園林多追求與自然山石 水池 建筑想結合,追求“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的境地。
4)對意境的追求不同:對意境的追求在中國園林中已由來已久,古代的許多田園詩山水詩也都跟園林有著相生相長的關系。《園冶》中所說“多方勝景,咫尺山林”就是強調園林中對意境的追求。
三、江南園林——留園
1.簡介

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于江南古城蘇州,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位于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舊園改筑,名寒碧山莊。光緒初,歸官僚豪富盛康,擴大增添建筑,改名“留園”。

留園有“吳中第一名園”之稱。與其它園林主要不同的是,園內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全園面積共50余畝,存在于市井之中,在這有限的空間里能把山水庭園,田園風光,山林野趣等不同的風光情趣相輔相承溶于一體,是留園的一大特色。
2.布局

全園大致分為四部分:中部為許奉時的東園和寒碧莊的原有基礎,經營時間最久,是精華所在。東北西三部分是光緒年間增加的。中部又分為東西兩個區,東區以建筑組合為主,西區以山水池苑為主,北部具農村風光,并有新辟盆景園。在建筑構圖以及以及有關論述形式美的書籍中,一般把“主從”作為一條重要的審美準則。但對于江南那些私家園林來說,卻并不對這條準則生搬硬套。對于留園來講,從全園的整體結構來看,重點景區是園中的中部。中部以水景見長,池的西北面為山,中間為池,東南為建筑,這種布置手法,使山池水景布置在受陽面,是大型園林的常用方法;東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勝;北部具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
3.特色

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并以建筑結構見長,善于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筑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留園整體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4.空間處理與建筑藝術

建筑特點一:留園建筑獨創一格、收放自然。層層相屬的建筑群組,變化無窮的建筑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曠奧自如,令人嘆為觀止。全園分成主題不同、景觀各異的東、中、西、北四個景區,景區之間以墻相隔,以廊貫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門使兩邊景色相互滲透,隔而不絕。園內有蜿蜒高下的長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建筑特點二:留園建筑藝術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它內外空間關系格外密切,并根據不同意境采取多種結合手法。建筑面對山池時,欲得湖山真意,則取消面湖的整片墻面;建筑各方面對著不同的露天空間時,就以室內窗框為畫框,室外空間作為立體畫幅引入室內。室內外空間的關系既可以建筑圍成庭院,也可以庭園包圍建筑,呈現出詩情畫意的無窮境界。
空間序列:

大型園林空間組成較復雜,尤以留園為例 更是以建筑空間組合而聞名遐邇。因此,運用大小 疏密 開合等對比手法而使之游覽線路具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借空間處理引導人們從一個空間走向另一個空間,直至經歷全過程,使留園的整個瀏覽過程都充滿了情趣。

入口部分封閉、狹長、曲折,視野極度收縮;至綠蔭處豁然開朗,達到高潮;過曲溪樓 西樓時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館前院又稍顯開朗;穿越石林小院視野又一次被壓縮;至冠云樓前院則有頓覺開朗;至此,可經圓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形成一個環路。
引導和暗示

園林中的路總是忌直而求曲,忌寬而求窄,凡路必有通,以求含蓄深邃。此外,半掩半露的院門呈現在曲徑的遠方,引導著人們循次而探幽。
滲透與層次
追求意的優雅和境的深邃是傳統園林的重要特點。“庭院深深深幾許”即古人采用各種方法來曾強景的深度感。留園中利用空間的滲透可借豐富的層次變化而增強景的深度感。以水榭連廊所形成的中景層次;遠方的樓閣,側墻形成的遠景層次;以沿岸的疊石 臨水所形成的近景層次,三者即和諧相處又各有起伏變化,從而形成多層次的韻律節湊感。
對比:
在古典園林中,對比的手法運用的最普遍,形式也多種多樣,涉及到園林各個組成部分的方方面面。例如空間的對比 虛實的對比 疏密的對比等等。

空間對比:以留園的入口為例,在利用空間對比方面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極為深刻的。留園的入口部分曲折狹長,低矮封閉,處于其間的人會感到沉悶壓抑,當其走入院內不遠處的天井時,便頓時感到周圍環境的開朗。
虛實對比:園林的妙處不僅在于迂回曲折,而且還表現在虛中有實 實中有虛。或以山實 以水虛或以墻實以窗虛。虛實相對相輔相成,才能使建筑具有靈活的外觀。
疊山疊石:
園林構成的四大要素是建筑 山石 水和花木。園林中的山石是對自然山石的藝術摹寫,它不僅師法于自然,而且也體現著園林藝術家的創造。在有限的小空間內疊山,應考慮一下幾點:一是主從分明,疏落有致 二是位置選擇巧妙,主峰忌中,避免排成一條直線;三是山石要玲瓏剔透,即符合瘦 漏 透 皺 丑的原則。此外,在院落中央,亦可和各軒榭形成對景。
水:

和山石一樣,水也是構成園林景觀的基本要素之一。園林用水答題可以分為集中用水和分散 用水兩種處理方法。“水活物也,欲汪洋 欲柔滑...”。留園中部庭院,集中用水,但水池偏于一側,從而流出較大面積堆山疊石并種植各種喬木灌木,形成自然山林情趣,與水池對比襯托。
花木:

園林中許多景觀的形成都是離不開花草樹木的。如留園中的聞木樨香軒,因建筑物周圍多種植桂花,待秋高氣爽,桂花盛開時 則香氣襲人。又如入口處的古木交柯庭院,東南一隅點綴一顆老槐樹,蒼勁古拙,點睛之筆。
結語:
我國傳統造園藝術極具迷人魅力,不論是誰,只要身歷其境都或多或少地為其感染。留園以其巧妙的空間利用,并深諳中國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令人對其的的藝術感染力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