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位于天水市東北部、隴山西麓,地勢東高西低,海拔1486~2659m,縣中西部干旱少雨、東部高寒陰濕,年降水量599mm,多集中在7、8、9月,平均降水量達333mm,降水量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上分布都極其不均,無灌溉條件,屬于純雨養農業區,年平均氣溫僅有7.3℃,無霜期僅有150d左右,全年日照時數2080h,主要栽培冬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自然條件較差,病蟲害嚴重。
1病蟲害產生的原因
靠天吃飯的說法,其實也說明了氣候條件的重要性,只有好的氣候條件才能有好的水土,農作物產量才能有保證。由于我國氣候多變,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生長農作物。若全部依靠進口或者從其他地方運輸,成本也是很高的。因此只能選擇給土壤輸送養料,也就是常說的施肥[1]。但是大量施肥會導致土壤出現鹽堿化,為了防止蟲害,農民過量使用農藥甚至會讓蟲害有更強的耐藥性,對于土地和農作物都是極大的傷害。土地種了收、收了種的模式,使得土地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病蟲害會更加嚴重。
2防治病蟲害出現的問題
2.1種類多
由于我國氣候地形的多樣性,導致了土壤和農作物的多樣性。不同的環境作物就會產生不同的病蟲害,所以病蟲害也具有多樣性,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時常會遇到一種蟲害治好了,又會出現新的蟲害的情況。而過量使用農藥會使得病蟲害擁有一定抗體,隨后繁殖出更難處理的病蟲害。
2.2防治意識不強
百姓對于病蟲害依舊停留在傳統的判斷方式上,在病蟲害發生初期,位于生產第一線的農民往往認為這樣的病蟲害并不嚴重,所以沒有及時進行上報和處理,讓病蟲害泛濫開來。而且農民對于病蟲害防治的新型科學方法都不了解,仍舊使用過去的化學農藥來處理,導致蟲害只有大面積出現了,才有科學人員介入處理,延遲了治理時間。
2.3技術缺失
我國的農業結構與發達國家不同,這和我國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決定了我國的農業還未廣泛運用機械化農業技術。我國處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仍是一些知識不足的農民。由于我國的農業不集中,也無法全面開展防治工作,農戶對于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技術還不了解。
3新時期防治病蟲害的措施研究
3.1開展防治病蟲害認知教學
要讓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在全國內發展下去,首先要對基層農民進行關于病蟲害防治的認知教學。只有全面深入地給農民講解病蟲害的危險,才能加深農民對于病蟲害的認識,同時農民才會積極配合初期對于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不僅是對于防治病蟲害思想的認識,還有對于合理使用藥物的認識,也是需要推廣的。只有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才能減少病蟲害的耐藥性,減慢病蟲害變異的速度。
3.2推廣先進的病蟲害防治設備和藥物
只有病蟲害防治認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合先進的病蟲害防治設備和藥物。當前對于病蟲害防治藥物的研究已經有了顯著成效,但并沒有全國普及。只停留在文件或者實驗室中的設備和藥物,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問題。只有將產品推廣到農村、田地,才能讓我國的病蟲害防治達到更顯著的成效[2]。有時候農戶并不是不知道新的防治設備和藥物,但是這些東西價格昂貴,對于普通的農戶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小產業并沒有必要。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應該積極地配發新的防治病蟲害藥物。
3.3做好全面防治技術的推廣工作
對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從頭到尾全面進行,所以防治的技術推廣必須全面。只有做到全面的防治,才能防止“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悲劇發生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特別是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受到限制,這是推廣工作需要更加到位的原因。面對這樣的情況,推廣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講解上,應該走進田地中,去現場教學[3],才能保證大家對于這些技術的接受程度,也是對防治進行的一種保證。其次防治工作一定要堅持到最后。有些防治工作在農作物最易被病蟲害侵襲的時候開展,但是在不易被病蟲害侵襲的時候就放松警惕,這是不對的。要隨時做好農作物長勢的檢測,防范新的病蟲害發生。在收獲的時候,也需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有些水果就是因為在收獲前幾天遇到降雨,就出現了病蟲害,導致損失慘重??傊谔岣咿r民對于病蟲害防治認識的基礎上,應教會他們相應的技術方法,并配發新的防治病蟲害設備與藥物。只有從多方面一起下手,才能讓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能力得到提升,保證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和安全。為此,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針對各地特有的病蟲害加強防治,建立起國家病蟲害防治官網,及時報告各地情況,將防治工作變成一個體系。這樣就能對全國范圍內的病蟲害防治有明顯的效果,保證我國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陳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改善措施[J].農技服務,2016,33(04):134.
[2]張賀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0):258.
[3]曹慧芹.農作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7,37(01):113-114.
作者:周志雄 單位:張家川縣連五鄉農業中心
1病蟲害產生的原因
靠天吃飯的說法,其實也說明了氣候條件的重要性,只有好的氣候條件才能有好的水土,農作物產量才能有保證。由于我國氣候多變,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生長農作物。若全部依靠進口或者從其他地方運輸,成本也是很高的。因此只能選擇給土壤輸送養料,也就是常說的施肥[1]。但是大量施肥會導致土壤出現鹽堿化,為了防止蟲害,農民過量使用農藥甚至會讓蟲害有更強的耐藥性,對于土地和農作物都是極大的傷害。土地種了收、收了種的模式,使得土地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病蟲害會更加嚴重。
2防治病蟲害出現的問題
2.1種類多
由于我國氣候地形的多樣性,導致了土壤和農作物的多樣性。不同的環境作物就會產生不同的病蟲害,所以病蟲害也具有多樣性,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時常會遇到一種蟲害治好了,又會出現新的蟲害的情況。而過量使用農藥會使得病蟲害擁有一定抗體,隨后繁殖出更難處理的病蟲害。
2.2防治意識不強
百姓對于病蟲害依舊停留在傳統的判斷方式上,在病蟲害發生初期,位于生產第一線的農民往往認為這樣的病蟲害并不嚴重,所以沒有及時進行上報和處理,讓病蟲害泛濫開來。而且農民對于病蟲害防治的新型科學方法都不了解,仍舊使用過去的化學農藥來處理,導致蟲害只有大面積出現了,才有科學人員介入處理,延遲了治理時間。
2.3技術缺失
我國的農業結構與發達國家不同,這和我國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決定了我國的農業還未廣泛運用機械化農業技術。我國處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仍是一些知識不足的農民。由于我國的農業不集中,也無法全面開展防治工作,農戶對于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技術還不了解。
3新時期防治病蟲害的措施研究
3.1開展防治病蟲害認知教學
要讓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在全國內發展下去,首先要對基層農民進行關于病蟲害防治的認知教學。只有全面深入地給農民講解病蟲害的危險,才能加深農民對于病蟲害的認識,同時農民才會積極配合初期對于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不僅是對于防治病蟲害思想的認識,還有對于合理使用藥物的認識,也是需要推廣的。只有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才能減少病蟲害的耐藥性,減慢病蟲害變異的速度。
3.2推廣先進的病蟲害防治設備和藥物
只有病蟲害防治認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合先進的病蟲害防治設備和藥物。當前對于病蟲害防治藥物的研究已經有了顯著成效,但并沒有全國普及。只停留在文件或者實驗室中的設備和藥物,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問題。只有將產品推廣到農村、田地,才能讓我國的病蟲害防治達到更顯著的成效[2]。有時候農戶并不是不知道新的防治設備和藥物,但是這些東西價格昂貴,對于普通的農戶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小產業并沒有必要。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應該積極地配發新的防治病蟲害藥物。
3.3做好全面防治技術的推廣工作
對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從頭到尾全面進行,所以防治的技術推廣必須全面。只有做到全面的防治,才能防止“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悲劇發生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特別是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受到限制,這是推廣工作需要更加到位的原因。面對這樣的情況,推廣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講解上,應該走進田地中,去現場教學[3],才能保證大家對于這些技術的接受程度,也是對防治進行的一種保證。其次防治工作一定要堅持到最后。有些防治工作在農作物最易被病蟲害侵襲的時候開展,但是在不易被病蟲害侵襲的時候就放松警惕,這是不對的。要隨時做好農作物長勢的檢測,防范新的病蟲害發生。在收獲的時候,也需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有些水果就是因為在收獲前幾天遇到降雨,就出現了病蟲害,導致損失慘重??傊谔岣咿r民對于病蟲害防治認識的基礎上,應教會他們相應的技術方法,并配發新的防治病蟲害設備與藥物。只有從多方面一起下手,才能讓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能力得到提升,保證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和安全。為此,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針對各地特有的病蟲害加強防治,建立起國家病蟲害防治官網,及時報告各地情況,將防治工作變成一個體系。這樣就能對全國范圍內的病蟲害防治有明顯的效果,保證我國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陳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改善措施[J].農技服務,2016,33(04):134.
[2]張賀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0):258.
[3]曹慧芹.農作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7,37(01):113-114.
作者:周志雄 單位:張家川縣連五鄉農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