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淺談韓國古典園林——景福宮
學院: 園藝園林學院
專業: 園林
班級: 1班
姓名: 劉恩竹
學號: 222012325022048
日期: 2014.06.14
一、歷史背景
景福宮座落在北岳山腳下,修建于太祖李成桂4年也就是現代計年的1395年,距今已經600多年,當時還沒有韓國之稱,是當時的高麗遷移首都時建造的新的王朝的宮殿,景福宮是當時最大的宮殿 。景福宮北面緊鄰冠岳山,南面是其正門,正門的前面有一條大街,在以前被稱為六朝大街,后改名為世宗路。
占地面積約為15萬坪也就是我們說的50公頃的景福宮,總體呈“正方形”,東面大門稱為建春門,西面的是迎秋門,北面的為神武門,南面是光化門,也是景福宮的正門。在1592年的某一天,當時被稱為壬辰倭亂,景福宮宮苑大部分的建筑物被燒毀,于1868年高宗時期才下令對其進行了修復。在日本的殖民入侵后,于1995年韓國政府正式啟動的對景福宮進行的修復計劃,撤掉 日本殖民修建得的總督府,對興禮門一帶進行修復,并對王室的寢宮,東宮,乾清宮,泰元殿等建筑物進行了復原再現。時至今天,宮內原有的二百多座建筑僅剩十幾座。
二、內部結構簡介
從南向北介紹景福宮的構造,從南面的光華門進入景福宮,其西面是國立古宮博物館,正前方是另一個門,叫做興禮門。穿越興禮門向里面繼續行走,便能看見一座宮殿,那便是勤政殿。勤政殿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百官朝會的大殿。其前方的廣場分為了三條道路,中間的較兩邊的高、寬,是國王才能走的路,兩側的道路稍低,是文武百官走的路。從勤政殿繼續向北走,便來到思政殿一帶。思政殿是國王處理國事,辦公的地點,不如勤政殿大,很清雅。在思政殿的西邊是修政殿,從思政殿不能走過去,要從進入光華門向西走,再向北走。修政殿是學者們讀書的圖書室,原來修政殿為集賢殿,在壬辰倭亂時被燒毀,后重建為修政殿。從思政殿向被穿越一個門便來到康寧殿,從康寧殿再向北走便來到交泰殿,其特點是沒有屋脊(君王、王妃的寢宮都沒有屋脊),交泰殿在以前是王妃的寢宮。交泰殿的北面的山丘被稱為“峨嵋山”,來自于中國四川省的山名。在康寧殿和交泰殿的西邊是慶會樓,慶會樓是國家每逢喜事時或迎接外交使節時舉行宴會的地方,建于一個巨大的人工池塘之上,整座建筑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一樣,非常壯觀。在峨眉山的東邊是慈慶殿,慈慶殿是皇太后的寢宮,也沒有屋脊,慈慶殿的有名之處在于其后邊有紅磚墻壁,墻上雕刻“十長生”, 墻頂上有十個屋狀的煙囪蓋,因此叫做“十長生煙筒”。在慈慶殿的東北方是國立民俗博物館,在慈慶殿的西北方,是香遠亭一帶,也是我們常聽到的御花園,這個區域有一個方形的水池,水池上修建了一個亭子,取名為“香遠”,可能因夏天池中的荷花,香氣飄得很遠而得名。香遠亭的西面是泰元殿一帶,該區域的面積很廣闊。在香遠亭的北面是乾清宮,乾清宮是高宗皇帝和明成皇后居住的地方。里面建有長安堂和坤寧閣,分別是高宗和明成皇后各自的寢宮。乾清宮的西邊是集玉齋,在集玉齋的西北邊便是北門神武門。
三.園林各要素鑒賞
山石之美:景福宮中的自然的山沒有,只有一個人工堆成的小山丘,稱為峨眉山。為了使得蓮池更有意境,在建造慶會樓蓮池時,用池土堆成一座人工丘陵。景福宮中的石頭,不像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石頭那樣怪異,沒有規律可循。這里的石頭多為規整的,與山與水搭配的相得益彰。
水之美:在景福宮中有兩處大的水池,都為方形的。一處是勤政殿西北方向的方形池,池中人工砌有三臺,最大的臺上建有慶會樓,慶會樓有兩層,另外兩個臺上沒有建筑,栽種植著植物,這個大方池與慶會樓還有植物有著很大的親和性,波光粼粼的水面與它們相呼應,別有一番風味。另一處的水便是香遠亭坐落的水池,香遠亭是六角形(韓國文化,“6”象征“水”,所以蓋在池上亭子常修建為六角形)。有一渡橋與香遠亭相連接,被稱為“醉響橋”,香遠亭西北邊有一小泉,小泉的流水流入水池中與池水匯合,不斷更新著水源,不斷的流淌著,象征了生命的不息。
花木之美:景福宮之中的樹木尤其以松樹最為特色,景福宮中的松樹長得很特別,參天聳立,松樹挺拔、堅韌,它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它不畏困難,不畏艱險,它不畏嚴寒,四季常綠。在這景福宮之中,它象征了景福宮的大氣與莊嚴。還有紅楓和銀杏樹,著兩個都是觀葉類的樹木,給色彩單調的景色增添了色彩,豐富了景福宮的顏色與內容。景福宮里有很多的迎春花、杜鵑花等各種鮮花,在春天的時候,競相開放,絢麗奪目,不時的還有喜鵲飛落于宮園內,有一種淡雅之美,令人流連忘返。景福宮的水池里栽種的是蓮花,自古以來蓮花都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譽,夏天到了的時候,池子里荷花開發,散發淡淡的清香,香味能散發得很遠使得整個水池周圍都能感受到夏荷的清香。
雕刻之美:景福宮里面有很多多麒麟的雕像 。麒麟 ,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麒麟是吉祥的象征,也象征杰出的人。也有傳說說它可以識別出壞人。 慈慶殿后的紅磚墻壁又稱十長生煙筒,墻上雕刻有“十長生”,極具藝術氣息。這墻不僅是墻,也是煙囪,再刻上華麗的花紋,墻非墻,煙囪非煙囪,庭園及煙囪合為一體,獨具匠心。
建筑之美:韓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外觀很美,與中國的建筑有相似也有不同。景福宮的建筑風格主要是宮殿建筑風格。宮殿的建筑形式既融合了朝鮮民族建筑風格,又吸取了中國唐代時期的建筑的形式和技術。宮殿的屋頂很有特色,屋頂坡面的角度不大,很緩和。并且,屋頂出檐很長,檐下產生很深的陰影,從藝術的層面上說,就是有很強的立體感。宮殿的屋頂多為歇山式的屋頂,上面鋪設灰黑色的筒瓦,柱子一般為暗紅色,窗欞多為綠色,加上某些地方的白色,使得整體效果漸淡漸灰,不會顯得艷麗,而是一種淡雅的顏色,顯得質樸含蓄。景福宮里的宮殿有兩類,一類是有屋脊的,是用于政事、娛樂的地方,另一類是沒有屋脊的,那便是君王和王妃的寢宮。景福宮內的建筑物高低有序的交叉分布著,很有層次感,而且景福宮的建筑體很多,但是封閉的石墻不多,給人宏闊開放 之感。
四、意境迷離
景福宮的園林很有意境之美,慶會樓建造于一個巨大的人工池塘之上。平靜的水面與古典的建筑相得益彰。從遠處看,就像是巨大的樓閣漂浮在水池之上,有一種如臨仙境的感覺。紅楓照水也是景福宮的又一意境之美,在香遠亭的池子旁邊栽種有紅楓,紅楓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的水面映襯著紅色的楓葉,像一幅風景畫,色彩奪目。古色古香的小橋與古典的亭子相得益彰,展現了濃厚的古典氣息。
生意盎然的春景是一種意境,漫步在亂花迷人眼的花叢之中,不時還能見到飛來享受春景的喜鵲,這種畫面常常出現在畫里。清香淡雅的夏景是另一種意境,清香的荷花的味道飄散在空氣中,藍藍的水面與藍藍的天空相映襯,再加上粉色的荷花,溫馨之感涌上心頭。多彩迷人的秋景是又一種意境,秋天到了,銀杏樹穿上了金黃色的衣服,遍地都是金色的落葉,漫步在景福宮里的青磚小上路,體驗“秋風掃落葉”的意境,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銀裝素裹的冬天別有一番意境,冬天的首爾很冷,來到這里,你能看到,宮殿樹木全都穿上了一層白色的紗裙,松樹依舊挺拔的生長著,你看到了生機,體會到了生命的力量。站在一片雪白的世界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是一種純凈,是一種與世無爭。
五、感官中的景福宮
視覺:從不同的角度看景福宮是不同的景色。近看景福宮,看石,能看到它的紋理,看到它的玲瓏之美。看水,能看到它的波紋,看到它的清澈之美。看雕刻,能看到它的輪廓,看到它的精致之美。看建筑,能看到它的外觀,看到它的宏大之美。遠看景福宮,能看到山石的層次,能看到水的遼闊,能看到建筑的高聳如云,能看到花木的合理分配。俯看景福宮,站在一個高度看景福宮,能看到它的整體布局,所有的景點被串聯在了一起,讓人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聽覺:景福宮有它的喧鬧,也有它的靜謐。在百花開放的季節,鳥兒的鳴叫為景福宮增加了一抹色彩,雖然鳥兒的聲音不像音樂那樣冬天,卻也很動聽。流水的聲音,或嘩啦嘩啦,或叮咚叮咚,節奏性強,有韻律。在景福宮安靜得時候,仿佛世界都變得寧靜了,讓心沉淀下來,靜靜的欣賞園林美景,能看到不同的景福宮。
嗅覺:景福宮中的味道也在變化著。春、夏時節,迷人的花香,迎春花,杜鵑花,荷花,雖是不同的清香,但都能讓人心曠神怡。不同的季節,草的味道也不一樣,有清香,有生命的味道,也有枯萎的味道。落葉的時節,落葉的味道,帶著枯萎苦澀,讓人體會季節的變遷。冬天,雪花的味道,是純凈的味道,是一種能讓人沉淀的。
景福宮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也是歷經磨難,經過重建后,沒有了最初的完整。但是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具有時代特色。景福宮具有韓國古典園林的特色,韓國古典園林中常用人工開鑿的水池,有的是自然式,有的是規則式。我們能從景福宮中看到中國唐代園林風格的痕跡,慶會樓一帶的水池中的三個人工臺就和中國的“一池三山“的造園手法有一區同工之妙。韓國的造園師多崇尚簡潔、自然以及對自然的尊重,所以造出來的園林常給人以平和寧靜、淡雅之感。
文獻: [1]景福宮——百度百科
[2]設計之家:《韓國古典園林》
[3]《宮殿建筑風格的韓國景福宮》
[4]無窮花開博客論文:《景福宮》
[5]《淺談韓國古典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