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湖北沙洋: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01  

      香樟成蔭,湖光鱗碧,環境優美,一陣微風掠過,群雞翩翩起舞……

      “今年喂了萬把只江漢雞和2000只黑羽雞,現在正是產蛋高峰期,每天可產1萬多枚蛋咧。”近日,沙洋縣毛李鎮鐘橋村李峰生態養雞場場長李峰對記者說,江漢雞產的白殼蛋17元/公斤,黑羽雞產的綠殼蛋20元/公斤,上門收購的商販要提前幾天才能訂到貨。

      “這些雞蛋的價格每公斤要比普通雞蛋貴6元左右。”隨行的毛李鎮畜牧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魯定發說,毛李鎮處于平原向丘陵過渡帶,林地豐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近年來,該鎮抓住“靈秀毛李夢里水鄉”建設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等生態畜牧業,截至目前,全鎮已發展2000只以上的林下養雞戶20余戶,戶均收入近6萬元。

      而李峰就是毛李鎮發展林下養雞的受益者。

      2009年,李峰聽說養牛賺錢,于是他帶著在外打工的積蓄回到毛李鎮養殖肉牛,但由于不懂技術,銷售信息閉塞,20多頭牛養了一年,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1萬多元。就在他琢磨再干什么的時候,鎮里舉辦了林下生態養雞培訓班。

      7天的培訓,他獲益良多。回家后,他就在自家承包的10余畝林地周邊圍了塑料網,搭了簡易的雞棚,在林下養起了雞。因為養牛的慘痛教訓,作為初學者的李峰變得謹慎了,第一年他只養了3000只雞,總投入還不到1萬元。搞養殖,不懂技術肯定是不行,其后的幾年里,李峰到處取經請教,從雞舍溫度控制到疫病防控,從傳統販售到網上銷售……每個流程都不馬虎。

      “千萬別小看這養雞,里面的學問大得很。小雞育雛時,白天溫度和夜間都不一樣,要及時調節……”現在說起養雞,李峰頭頭是道,儼然一個土專家。

      在李峰的養殖場里,記者看到,每只雞的羽毛都油光發亮,個個精神十足,行動敏捷。

      養殖技術掌握了,李峰就在飼料上下功夫。“我家的雞絕不添加飼料添加劑,只喂食玉米、稻谷等粗糧,這樣雞下的蛋才能賣出好價錢。”李峰說,林地空間大,空氣好,光照適度,雞在林地捕食野草和昆蟲,活動量又大,幾乎近似純天然放養,雞肉自然鮮美可口,雞蛋也十分營養。說話間,他從雞窩中拾出幾枚雞蛋,將雞蛋打在碗中,蛋黃色深而大,蛋清濃稠,用筷子輕輕撩起,彈性十足。

      由于雞蛋品質好,每年春上沙洋縣不少孵化場的老板們都會主動上門買種蛋,1.5元/個,根本不愁銷。“我把種蛋賣給他們搞孵化,他們再將雞苗售給我,他們對雞蛋品質放心,我也對雞苗質量放心,互惠互利。”李峰說。

      俗話說,酒好不怕巷子深。但李峰認為現在的雞蛋市場僅僅是雞蛋品質好還遠遠不夠,“好的產品還要靠好的宣傳才能賣出去”。這幾年,李峰先后印制了個人名片、產品宣傳冊、產品包裝盒,還注冊了商標。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張,2014年,他牽頭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周邊的養殖戶抱團闖市場。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8戶,養殖土雞6萬余只,年收入達到百萬元。

      推薦閱讀:

      河北贊皇:加快生態經濟林建設 實現綠山富民

      江西南昌:發展生態農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江蘇如皋:助推聯助村發展花木生產

      江蘇南京:延伸產業鏈 菊展將人氣變“財氣”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