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榆社縣緊緊圍繞“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產業富民、林業增效”為目標,把建設生態榆社和脫貧攻堅擺到重要位置來抓,堅持造林與管護并舉,實現生態與產業齊抓,落實責任與效益同步,走出了一條符合榆社實際的林業產業扶貧之路。
項目引領 政府積極主動引導
榆社縣是晉中市唯一的山區無煤縣,又是省級貧困縣。2015年,全縣森林覆蓋率為15.5%,落后全市平均水平,全縣的綠化任務重,脫貧壓力大。
針對這一情況,榆社縣林業部門科學定位、超前規劃,先后實施了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建設,鞏固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工程,大打生態建設攻堅戰,投資1.5億元,完成造林面積28.67萬畝;新發展核桃干果經濟林8萬畝,加上原掛果保有量3萬余畝,總面積達到11.05萬畝;涌現出20個千畝核桃基地,延伸了初級產品5個加工銷售點,被列為全省35個核桃重點示范縣之一。
資金整合,項目捆綁。他們以項目為引領,著力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科技林業三大建設。2015年,榆社縣積極建設一系列造林工程項目:實施三北黃土高原示范林工程2.0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55萬畝,封山育林0.5萬畝;實施太行山綠化工程0.7萬畝;規劃實施補貼制造林0.3萬畝;實施未成林地撫育管護4.1萬畝,造林項目總投資達到1281萬元。
為切實做好云竹湖周邊綠化,推動旅游開發建設,他們采取“項目捆綁實施,資金集中使用”的做法,依托國家級重點工程,投資300余萬元高標準打造云竹湖觀景臺,周邊荒山綠化379.6畝;建設濁漳河中下游能源林基地2.5萬畝;實施悟云山旅游通道綠化工程21.5公里;高標準實施村莊綠化5個;在筆架山城郊公園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義務栽植21萬株。
為了將經濟林產業培育成群眾的“搖錢樹”,榆社縣通過提質增效,不斷鞏固發展干果經濟林,堅持發展與改造并舉,積極推廣應用栽培經營新技術,完成核桃經濟林建設項目1671畝,重點打造筆架山生態園區建設標準化核桃經濟林示范基地870畝,實施完成核桃低產低效林改造工程6000畝。
多措并舉 探索創新產業模式
2015年,榆社縣農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森生農業開發公司兩大龍頭企業,與800多戶種養戶簽訂合同,為種養戶提供種苗,保證產品銷售,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強化品牌創建意識,積極注冊林產品商標,確保林農經濟快速發展。通過大力扶持,榆社縣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帶動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能力不斷增強。
在林改的基礎上,榆社縣依托林地資源,探索創新產業模式,大力發展林農經濟,實現林農資源共享,效益共贏。
創新發展思路。發揮榆社核桃經濟林初具規模的優勢,堅持政府引導與農民自主相結合,先行發展與勇于發展相結合,發展面積與發展質量相結合,從生態環保、綠色、無公害、提高林地利用率的角度,深層次挖掘經濟林和林下種養的發展潛力。核桃經濟林從農戶自發到政府推動,經過短短幾年發展,從“十一五”末的3.5萬畝發展到目前的11.05萬畝,增長了2.6倍。
典型示范發動。組織參觀示范村、示范戶,深入實地算細賬,讓經營戶現身說法,推廣典型經驗。發揮輿論先導作用,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林農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及成功典型,激發農民群眾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種養的積極性。通過先行先試,示范引導,柳灘、成家溝、輝教三個標準化核桃經濟林示范園的規模效益初步顯現,林業產業發展向特色化方向邁進。
龍頭企業帶動。榆社縣把扶持林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作為關鍵來抓,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重點扶持一批成長性好,潛力大的林業龍頭企業。支持和鼓勵重點龍頭企業以資本運營為紐帶,通過外引內聯,吸引境內外企業、民間資本等多種市場主體參與林業產業化經營。以優勢林業產業為依托,與農戶建立起多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
專業合作社推動。積極興辦多種形式的林業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功能互補,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或“合作社+農戶”新型經營機制,鼓勵林地經營者發展林下養殖,引導養殖戶租地發展林下養殖,尤其鼓勵規模飼養轉移到林下,由合作社實行訂單生產,統一供種、供料、防疫、管理、收購、銷售。重點推廣核桃、速生柳、以及林下笨雞、草鵝、土豆、大蔥等特色品種。
脫貧為先 致力貧困農戶增收
為破解造林、用地、致富增收難題,榆社縣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林業致富農村新思路,制定了“以林富農”目標,大力發展經濟林種植、林下種養業,強力推動了農民脫貧增收,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贏”。
強化政策引導。縣、鄉兩級都成立了經濟林和林下種養扶貧專門組織機構,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農民林業合作社特別是扶貧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在市林業局、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統籌林業、扶貧部門的扶持政策,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企業扶貧。支持全縣扶貧龍頭企業和外地農業產業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項目合作,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扶貧開發項目與扶貧龍頭企業成功對接,通過實施“公司+貧困戶、公司+貧困戶+基地”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實現農企雙贏。榆社縣農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對箕城鎮、云竹鎮、郝北鎮、社城鎮、西馬鄉貧困戶的走訪調研,初步篩選出500戶貧困戶,采取因戶施策、擇業自愿、就近安置等幫扶辦法,公司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引導和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力,通過產業扶貧,精準扶貧、技術跟進、完善服務,達到了真扶貧、扶真貧、見實效的目的。
提升產業效益。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通過種植大蔥、土豆等農作物和養殖笨雞、草鵝等禽類,加快實現林農一體化、林禽一體化、科工一體化,切實提高了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同時,積極組織廣大貧困群眾參與云竹湖周邊綠化、筆架山城郊森林公園等造林工程,吸收400名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生態收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推薦閱讀:
陜西商洛:云蓋寺鎮科管經濟林4000畝
河南南陽:苗木花卉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十三五”時期林下經濟將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寶
山東泰興:發展萬畝林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