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臨大地,迸發出新的希望,萌動著新的生機。
美麗中國,綠色江西。我們很欣慰,習總書記牽掛的這片山水,有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和人居環境。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提出“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對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和未來發展提出更大期待、更高要求。
如何讓江西永葆天藍、地綠、水凈、空氣甜美?我省新近出臺的林業十條正逢其時,成為推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將把綠色這一“家底”裝扮得更加濃墨重彩。
謀共識,提升森林質量鞏固綠色根基
“楠木成群,竹林成片,溪水潺潺,空氣甜潤,好一幅優美靈動的山水畫!”遂川縣衙前鎮溪口村茶盤洲有60畝楠木,珍稀植物56種,森林覆蓋率高達90%,吸引著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客人來此養生。
一個小小的村莊,一天可以吸引250多人前來餐飲和游玩,靠的就是特色鄉村風景林這張牌。在遂川縣,像這樣規模50畝以上的鄉村風景林有130多個,各有千秋,成為我省森林質量提升方面的一個亮點。
提升森林質量是生態強省的綠色根基,綠水青山是美好生活的應有主題。如何提升江西森林質量?林業十條中,我省的路線圖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良種良法、風景林建設、封山育林、大徑材培育等方面精準提升森林質量。
“創森”,成為全省上下撬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杠桿。走進貴溪市,藏紅花基地、多肉植物基地、10萬只鸚鵡基地,令人神清氣爽;余江縣,投資2.6億元的2個省級森林公園,凸顯森林圍城效應;鷹潭市,森林覆蓋率達58.21%,21個森林鄉鎮、200個森林村莊、1000個居住小區和單位庭院綠意盎然。森林進城,森林興城,民眾綠色福祉大幅躍升。
“我這里有良種闊葉樹育苗基地500多畝,都是我從井岡山腳下和湘贛交界的大山里選的天然優質良種,有閩楠、楨楠、紅豆杉等30多個品種?!彼齑h大坑鄉禾溪村苗木專業大戶劉忠源說。這些天然優質良種,成了我省森林綠化、園林綠化和風景林建設用種。
在良種良法技術推廣上,我省建立一批省級保障性苗圃基地,采用輕基質容器育苗法,確保苗木的營養和質量。通過營造針闊混交林,提高森林蓄積量,開展低產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質量?!熬G色生態走廊”“文化旅游觀光帶”“生態休閑旅游帶”應運而生。
生態好了,前來投資的客商隨之增多。茶盤洲,目前有一家民營企業投資8600萬元打造風景林休閑中心,一期景點打造祠堂文化。生態好了,林農也富起來了,劉忠源一年賣良種苗木收入就達30多萬元。
提升森林質量,走“綠富美”發展之路,體現的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代表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強舉措,深化林業改革增強內生動力
俯瞰贛鄱大地,只見一片片濃濃的綠漫過平原溝壑,這些綠,是國有林場職工書寫的壯麗詩篇,是國有林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
2015年底,江西國有林場改革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全省425個國有林場整合重組為216個,其中生態公益型林場182個、商品林場34個。重組后,國有林場經營規模由改革前的場均5.8萬畝擴大到12萬畝。
遂川縣龍泉林場有24萬畝大徑材培育基地,這個曾經以采伐木材為主的采育型林場,在國有林場改革中被定性為生態公益型林場后,木材采伐由原來的每年3萬多立方米下降到1萬立方米?!拔覀儨蕚淠贸?.8萬畝去參加碳匯交易,為深化國有林場改革走出一條路來?!眻鲩L王金生說。
貴溪市雙圳林場改革后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引導職工發展以林茶、林菌、石雞養殖、生態旅游等為重點的林下經濟,年創產值3000余萬元。
“我們林下經濟方面的收入每年都超過3萬元,國有林場改革給我們林場干部職工都帶來了實惠?!辟F溪市雙圳林場副場長周光南說。
林業十條鼓勵放活林地經營權,設立財政獎補制度,力爭到2020年全省林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總數達到2萬家。
遂川縣是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林改后,該縣在規范林地流轉、壯大林業新型經營主體方面進行了探索。
“林地流轉后,我把租賃來的毛竹低產林1.13萬畝改造了,精細化管理后,1畝毛竹產量增加50根,社員人均增收300多元。”遂川縣大坑鄉林業大戶林吉生說。
林吉生組建的合作社,就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一個新的經營模式體現?,F在,遂川縣鼓勵分流的國有林場職工去民營林場、林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入股分紅。
據了解,目前,全省已流轉山林2056萬畝,占集體山林總數的15.1%;培育林業專業大戶3364戶,家庭林場1362個,民營林場644個,專業合作社2208個,股份合作社374個,創建國家級示范社40家,省級示范社50家。
惠長遠,發展油茶產業助推精準扶貧
四月春風里,放眼贛鄱大地,油茶林長勢良好,林農們已經從一片新綠中嗅到了希望的味道。
林業十條,讓江西油茶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今年起,我省油茶產業扶持資金提高到8000萬元。到2020年,力爭實現全省新造油茶林300萬畝、低產油茶林撫育改造500萬畝、年產茶油40萬噸、油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500億元。油茶產業成為我省精準扶貧特色產業。
“我這10畝高產油茶示范地,去年1畝產油近70公斤呢,以前只有28公斤,收入翻倍了,這都是推廣良種良法的結果?!痹谪S城市白土鎮崗霞村,83歲的油茶大戶雷本江種油茶的熱情絲毫未減。
過去,崗霞村種油茶靠天養,效益低下。這幾年,他們選育了8個適應性強、抗性好的優良無性系油茶品種進行推廣。實踐證明,這些品種平均畝產茶油達50公斤以上,并且實現了3年掛果、5年投產、7年高產。
有了良種做基礎,還要有良法,而高產油茶芽苗砧嫁接技術解決了規?;a的難題。目前,我省所有的定點油茶苗圃的苗木都應用了這一技術,這為崗霞村等地的油茶高產注入了“強心劑”。
雖說油茶收益高,但是油茶種植前期投入大,高品質的基地每畝投資成本要2400多元,5年后才能產生效益,資金和銷路,是許多林農擔心的事。
今年開始,我省油茶基地將補貼提高到每畝500元,利用“財政惠農信貸通”解決貸款問題,油茶合作社又為林戶提供一條龍銷售服務。沒有了后顧之憂,林農們望著成片的油茶林信心滿滿:再過幾年進入盛果期,每戶有四五萬元的收入,脫貧不是問題。
打造一條完整的油茶產業鏈,從育苗、種植到油脂加工、油茶文化觀光旅游,已成為我省各地政府考慮的重要事宜。在豐城市,油茶大戶鄒毛如就建立了一家這樣的龍頭企業。從300畝油茶基地到今天輻射周邊的1萬畝,高品質的油茶栽培和壓榨技術帶來高品質的回報,鄒毛如的茶油連續兩年獲得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108元一斤的出廠價在深圳、上海賣到226元一斤,油茶護膚品成為當地旅游觀光的熱銷品,并遠銷歐美等國家。
如今,贛州市、豐城市、遂川縣等地已把油茶做成了一個大產業,油茶樹成了林農的“搖錢樹”,林農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油茶收入占到林農收入的80%以上。
春風又綠江南岸。在這個希望的春天里,為了讓綠色“家底”厚重起來,江西林業人又開啟了新的征程。
推薦閱讀:
青海:林業部門強化執法監管確保造林用苗質量
湖南:對接“一帶一路” 林業揚帆出海
北京:1.3萬戶農民林下就業
江蘇揚州:丁伙花木栽上“世界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