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龍鎮白果村村道旁,已經隨風飄來了陣陣芳香,慢慢走近,花香更濃。
漸漸地,一片鮮紅的顏色映入眼簾,健龍鎮500畝玫瑰花爭相盛開,宛如一片花海。據了解,健龍鎮白果村玫瑰種植歷史久遠,目前已有玫瑰500畝,直接經濟收入達400萬元,并帶動周邊200余戶村民致富。
她和丈夫種植玫瑰十多年
4月26日夜里兩點,在白果村一棟三層高的民房里,亮起了小小的光亮。
這是朱運芬起床了。害怕打擾到丈夫曾佑新休息,她只開了小燈,摸索著穿好衣服,就準備下樓。
但曾佑新還是醒了,“走吧,一起!”剛剛睡下不到三個小時的曾佑新翻身起來,拿上工具就走出門外。
此刻的夜,靜悄悄的。
朱運芬和曾佑新打著手電,走向離房屋不遠處的一處田里。
這個夜里,他們有一個任務,要把這塊近兩畝田的玫瑰花采摘完,因為第二天將有工人來收購。
朱運芬是白果村2組村民,今年60歲的她和丈夫種植玫瑰十多年,并且依靠玫瑰走上了富裕路。
白果村的玫瑰不是普通的觀賞玫瑰,而是可食用玫瑰,聞起來芳香撲鼻,能做成玫瑰花茶、玫瑰花飲品等。
朱運芬和丈夫種植玫瑰花是在上世紀末,當時村里有很多村民也同他們一樣種植玫瑰。
朱運芬說,在改革開放初期,村里就開始種植玫瑰花了,但是剛開始規模不大,種植的人數也較少。
經過十多年的觀望,朱運芬和丈夫決定投身“花海”,兩人也種起了玫瑰。因為幾家堂兄弟都選擇外出務工,朱運芬夫妻就把幾家的土地都集中到一起,種起了玫瑰花。
唯獨她一家撿回了成本
一開始,朱運芬也和村里很多種植戶一樣沒有經驗,坐等商販上門收購。
“單一的銷售渠道,容易受到商販的限制。”朱運芬說,2012年,上門收花的商販貨收足了,不愿再多收購,她家種的好幾畝玫瑰花都爛在了地里,一家人心疼不已。
和朱運芬家一樣遭遇的,還有村里的上百家種植戶。一時間,走在村里都能聽到村民們的嘆息聲。
但朱運芬和曾佑新不愿服輸,操勞了一輩子的老曾說,人總不能被困難難住。
朱運芬和丈夫曾佑新選擇晚上打上手電在田間地里采摘玫瑰,第二天一大早又挑著玫瑰走街串巷,希望這十多畝的玫瑰不要全部爛在地里。
也就是在這一年,曾佑新選擇挑著玫瑰花走街串巷地售賣自己的玫瑰花。來鳳、青杠、璧山城區,兩人甚至把玫瑰花賣到了重慶主城。
兩人還想了一個招兒,在賣玫瑰花的同時把名氣打出去。于是,曾佑新常常是一邊挑擔,一邊向有需要的顧客遞上自己的名片。
那一年的四月到六月,朱運芬和曾維新沒能睡上一個安穩覺,常常是夜里睡三四個小時就起來采摘玫瑰。但,兩人不怕累,只要能把玫瑰銷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這一年,在全村200多戶村民都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朱運芬一家還是撿回了成本。
開拓思路后走上了致富路
也正是這一年的教訓讓朱運芬思索起來,單一的坐等商販上門收購形式也許會讓一年的辛勤操勞沒有成果。但怎么走出這個怪圈?
朱運芬說,為了想出辦法,自己還真是費了不少神。
一個偶然的機會,朱運芬在電視上看到一條消息,稱食用玫瑰花也可以做成花茶,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朱運芬立刻來了精神,為何不可以多棲發展呢?玫瑰花茶、玫瑰花飲品都是不錯的選擇,甚至也可以賣玫瑰苗。
朱運芬算了一筆賬,玫瑰花花期是3月至11月,3月至5月底玫瑰開大朵花,6月至11月,開小朵花。
于是,朱運芬就將3至5月的玫瑰鮮花,批發7元一斤賣給商販,15元一斤進行散賣。
6月以后的玫瑰鮮花賣不上好價錢,朱運芬就曬干后做成花茶,或將花瓣揉碎,放上白糖或蜂糖腌制,做成消暑解渴的玫瑰飲品。
不僅如此,朱運芬還在9月份的時候選擇把花枝條剪下,插進田里培育,5個月后每株又能賣上5至15元。
2016年,朱運芬家的玫瑰苗子就賣了3萬余株。
依靠玫瑰花,朱運芬一家走上了致富路。
玫瑰花讓他看到更多希望
曾維富是朱運芬的鄰居,也是親戚。
今年70歲的曾維富家早在30年前就種植了玫瑰花。但那時只種植了一畝多地,彼時的曾維富沒有想到玫瑰花能讓他的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這些年來,曾維富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水稻種植上。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曾維富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看到村里鄉親種植的玫瑰花都取得了不錯的收入。2015年,曾維富下狠心,一口氣也種植了十多畝。
除草、施肥、修枝,曾維富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家中的玫瑰花苗,希望他們能帶給自己改變。
今年,曾維富家中的玫瑰花開始投產。3月尾,曾維富在自家的玫瑰花地里撫摸著玫瑰花,這些,是他的心血,也將是他的主要收入。
25日,曾維富告訴記者,截止到目前,他已收入了近萬元。而玫瑰花期至少會持續到6月,他盤算著今年無論如何也得有兩三萬的收入。
“這一兩年,很多重慶主城甚至外地的客人來這里賞花、買花、吃農家飯。”曾維富說,客人走的時候都會帶點玫瑰花、玫瑰茶、玫瑰飲品或者農家土特產回去。這樣一來,收入還能有所增加。
現在,曾維富家也把房子翻修了一遍。想起以后的生活,曾維富咧開嘴,滿意地笑了。
希望有龍頭企業入駐白果村
朱運芬和丈夫曾佑新靠著勤勞和靈活心思,這幾年家中改變不少。
幾年前,朱運芬一家在白果村蓋了300多平方米的房屋,還在鎮上購買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不僅如此,近些年,朱運芬家依靠玫瑰花的收入供完兩個女兒讀書,還把剩余的積蓄借給兩個女兒買房買車。
現在,兒子即將上高三,但朱運芬并不擔心,因為她早已為兒子準備好了大學的費用。
雖然每年依靠玫瑰花收入能有八九萬元,但朱運芬還是希望能有更大作為。
“如果能夠引來龍頭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開辟提取玫瑰精油新業務,我還想再種植幾畝地。”
朱運芬說,玫瑰花種植技術要求不高,沒有蟲災、旱澇災害等潛在風險,只要自己勤快一點,就能有可觀的收入。但因為目前沒有龍頭企業,而江津前來收購的商人也是定量的,自己害怕種植太多而滯銷。
如果能有龍頭企業入駐,將為村里花農再增加一筆收入。對于未來,朱運芬憧憬著。
江津米花糖原料地之一
據健龍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健龍鎮的玫瑰花售賣一大部分都銷往了江津,而主要用途則是用來做米花糖。
像江津牌玫瑰米花糖的玫瑰花就有一部分來自璧山健龍。
近些年來,江津米花糖不僅成為了休閑美食,更是一種記憶。
上個周末,籃鶯專門去了一趟樓下的超市,而這一趟,她只選購了三袋江津米花糖。
這個米花糖藍鶯是準備帶回老家山西的。
在璧山工作三年,每年除了過年,藍鶯習慣在五一時候回家,而每次,藍鶯都會毫不例外地帶上米花糖。
藍鶯說不為別的,就是想把自己生活、工作地方的痕跡帶回去給父母看一看。“江津的玫瑰米花糖,那玫瑰是璧山健龍的,這里面有璧山的特色。”
而從小在健龍長大的陳春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吃米花糖,那里面的玫瑰花瓣就像是施了魔法般,讓自己愛不釋手。
“咬上一口,濃郁的花香味瞬間填滿了屋子。”這些年來,陳春保留了愛吃江津米花糖的習慣,他說,這是兒時的記憶,也是自己作為一名健龍人的驕傲。
現在,玫瑰花不僅能做米花糖、玫瑰花做成的飲品、茶等更是走進千家萬戶,讓這份記憶在生活里愈加芬芳。
安徽安慶:加快發展林業經濟帶動林農增收
海南屯昌:“芳香經濟”助鄉村脫貧
河南鄢陵:從“一木獨大”到“三產融合”
新疆瑪納斯:花卉種植 農民年收入達上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