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四川名山:昔日貧困村栽下“搖錢樹”致富有奔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1  

      “在茶園套種核桃既滿足了茶葉喜陰的需求,又能更好發展觀光農業,‘讓土地多生財’才是根本。”記者20日獲悉,如今,走進雅安市名山區黑竹鎮王山村處處是美景。一簇簇茶樹和核桃苗綠得耀眼、一棟棟民居靈動其中、一張張臉龐掛著喜悅,與悠悠青山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寫實版的山水田園畫。

      兩年前,63歲的村民鄭還述因妻子身體不好,兒子腦癱智力低下,家中嚴重缺乏勞動能力。他家雖有4畝茶園,但茶園種植、管理和采摘用工大,平時茶樹修枝、施肥全靠親朋義務幫忙,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脫貧攻堅開展后,村里號召大家在茶園里套種核桃,增加收入,而且種核桃的勞動量不大,很適合我們家。”鄭還述感受到了兩年來生活的大變樣。他介紹,現在空地種植核桃每畝20株左右,茶園套種每畝10株左右。自家有4畝茶,加上空地種植的數量,一共領了70株,有了幫扶干部幫忙,很快就種上了核桃。

      “致富奔小康有了底氣。”看著茶園里一株株核桃苗如今已經長到了一米高,鄭還述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成片的茶園,長勢喜人的核桃……走在王山村,全村多點布局的產業發展勢頭正猛。駐村“第一書記”張冬認為,村子要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基礎。

      據介紹,在通村公路開通前,王山村很貧困。村民們雖然借助氣候、土地等資源優勢,種出上好的茶葉,可是“豐產”的村民臉上卻看不到“豐收”的笑容。由于道路不通暢,運輸成本較高,導致茶葉都要靠肩挑背扛運出去。

      如今道路通暢了,王山村村民的茶葉不但能賣上好價錢,有的還在當地搞起了運輸,全村人都因公路的開通而受益。

      “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骨架。”王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學勇說,王山村圍繞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造維修村組公路7公里,新修村道2.4公里,硬化公路7條5.6公里,新修人行便道、耕作路1.3公里,實現了客運通村,農村居民出行更加方便。此外,整治堰渠4000余米,新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600余人。

      駐村干部們還認為,茶產業體系存在不穩定性,王山村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村里發展傳統茶產業的同時,新種植核桃,通過茶園套種核桃,實現以短養長,以長促短的效果。一條在綠色發展中脫貧奔康的攻堅路子漸漸清晰。

      在套種核桃上,四川農業大學的核桃專家通過對王山村土壤、雨水、光照、自然條件等進行了充分分析,發展優質核桃“川早1號”,便成了該村的重頭戲。2016年1月底,王山村運回了1萬株核桃苗,迅速分發到戶,通過部分密植和部分套種,種植了900余畝。

      “夏季要適時除草和松土,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其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雨季注意排水……”連日來,王山村核桃基地聚滿了人,雅安市、名山區林業科技特派員正在給大家講解這一時期的核桃苗管護知識。

      “我一共種了60多株,核桃樹苗都是幫扶單位送的。他們還教種植技術,給全村的核桃樹免費施肥、除草、修枝。”村民高成超說,我一定要把核桃種植技術學好,等明年掛果豐收。

      據了解,名山區大力開展科技扶貧,安排了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現場講解核桃管理專業知識是對王山村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的扶貧方式之一。

      目前,王山村集體種植了近40畝的核桃樹苗,作為技術示范基地,將以點帶面拉動整個產業發展,也將以此為依托,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村黨支部實施了“王山村核桃產業黨員示范引領工程”,即在全村每個組各落實一名黨員作為示范帶動戶,以“一名示范戶建好一塊示范田、帶動一個組發展”的“三個一”發展思路,積極引導全村269戶做好后期管護,切實把該產業培育好。

      今年,王山村將在全村建立核桃種植合作社,適時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將來有條件還打算引進“互聯網+”電商銷售模式,讓村民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夢。

      重慶大足:“佛果”樹種出致富經

      陜西銅川:苗木合作社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江西奉新羅:“花木經”引領精準扶貧路

      甘肅天祝:苗木產業綠了家園富了農民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