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遼寧:土地流轉“轉”出咱的好日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9-27  

      “土地變股權,社里去打工,秋天就分紅,收益成倍增。”在開原市盛達苗木專業合作社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

      開原市靠山鎮呂屯村村民黃興軍家里有2公頃土地,以前自己種玉米,搭工費力,一年到頭總收入1.4萬多元。自從入股盛達苗木專業合作社后,他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不操心不費力,今年到目前,打工費、賣苗錢合計已是往年收入的數倍。

      黃興軍告訴記者,盛達苗木專業合作社地處靠山鎮呂屯村,共有社員100多戶,總共流轉土地64.67公頃。“社員出地,合作社出錢和苗,然后五五分紅。股份最少的社員一年也能收入五六萬元。土地流轉給咱‘轉’出了好日子。”

      開原市永大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是當地較大的一家合作社,入社農民雖然只有105戶,土地流轉面積卻達到200公頃。

      9月5日,在永大苗木基地,社長喻書利向記者介紹,合作社成立以來,成品苗出圃每公頃收入在150萬元左右。特別是紅豆杉等熱銷品種,利潤可達常規品種的4至5倍。

      社員朱建勇以前單打獨斗,不懂管理,信息不靈,產品銷路一直不好。加入合作社后,技術共享、信息共享、市場共享、利益共享,讓他嘗到攜手闖市場的甜頭。“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是這個理兒啊!”朱建勇說。

      在開原,傳統的農業種植品種就是玉米。然而,很長一段時間,玉米成為許多農民手里的“雞肋”,用黃興軍的話說“種玉米不掙錢,種別的又不會”。農民頭疼的事,政府一直在積極想辦法解決。5年來,開原市通過政策支持、項目聯動、技術創新,因勢利導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土地有序流轉,通過開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實驗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

      截至目前,開原市僅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就已經發展到100余家,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1866.67公頃。上半年花卉苗木總銷售額達7.5億元,入社社員人均增收近萬元。

      省農委介紹,遼寧省各類農業合作社數量近年來增長明顯,目前全省已達54290家,其中帶有專業特色的約占1/3。這些專業合作社從一縣一品、一村一業建設出發,不但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幫助農民實現了增收致富。

      記者感言 土地流轉,改變了農業經營模式、農村社會面貌和農民生活方式。現在的合作社,更像是農民的家。因為有自己的股份,人人關心它、愛護它、依賴它。農民在新的經營主體中獲得了存在感,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這種聯合發展模式,既有政府的引導,也有農民的自覺;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陜西西寧:花海旅游 日子更紅火

      安徽利辛:栽上“搖錢樹” 奔向致富路

      內蒙古:浩瀚沙海集聚7大產業

      青海貴德:濕地保護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