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本溪縣林改改活思路青山變成“聚寶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1  

      眼下正是紅松收獲的季節,在本溪滿族自治縣清河城鎮萬利村,漫山遍野的紅松枝頭掛滿串串松塔,村里的54戶村民靠嫁接紅松把原來的荒山變成了“聚寶盆”。從上山砍樹到靠林地致富,林農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切的改變從林改開始。

      自本溪縣被列為全省第一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以來,該縣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著眼于“興林富民”戰略,全面實施現代林業產業“五個一”工程規劃,夯實林業經濟發展基礎,推動林業經濟跨越式發展。

      截至去年,全縣林業用地總面積、森林總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分別由林改前的379.5萬畝、1560萬立方米、74.6%,增長到413萬畝、1805萬立方米、76.8%。累計發展各類林地經濟項目總面積404萬畝,其中林下中藥材67萬畝、山野菜42萬畝、干堅果經濟林103萬畝、速生豐產林72萬畝、野生動物養殖120萬畝。

      林改以來,本溪縣發展林業經濟的思路發生巨大改變,林業經營模式由過去單靠上山采伐林木轉變為林上林下綜合開發利用,農民的思想意識由過去“只盯砍木頭”轉變為“靠林地致富”。以紅松為主的干堅果經濟林、以人參為主的林下中藥材、以刺嫩芽為主的山野菜逐漸成為全縣林業經濟的主導產業,農民涉林收入的70%來自于林業產業,全縣各類林產品加工企業已有70多家。林改十年間,全縣林業總產值累計達到300億元。

      林改以來,本溪縣林農的涉林收入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據統計,目前全縣農民人均涉林收入已超過7000元,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由40%提高到65%。全縣從事林業產業項目的農戶有3萬戶,超過全縣農村戶數的二分之一,林農收入超過10萬元的2000多戶,百萬元以上的70多戶,山上林業資產儲藏價值超億元的2戶。涌現出湯鳳來、王鑫、謝廷庫、邴玉儉、李寶庫等一大批率先致富的典型,由典型引領推出的東營坊林下參、草河口紅松籽、連山關刺五加等優勢項目,有效帶動了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

      借林改東風,本溪縣林業經濟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2014年,全縣林業總產值達到62.7億元,是林改前的3.6倍,農民人均涉林收入達到7000余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65%,是林改前的5.6倍。林改不僅推動了全縣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林業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也真正讓廣大林農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推薦閱讀:

      新化縣:四大產業基地促進林農加速致富奔小康

      漣源市多措并舉促進林業經濟快速發展

      歙縣花卉盆景產業助推鄉村旅游發展

      河南安陽:內黃縣現代林業園區助農走富路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