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8月,成都就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歷時一年多后,《成都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出爐。4月22日,記者從成都市政府新聞辦獲悉,《實施方案》以“一網三圈、四區六廊”為總體構架,不僅要建生態區,還要打造生態廊道。
在水生態布局上,成都以“一網三圈”為總體架構。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解釋,“一網”是指安全、高效、優美的活水網絡,著力梯度蓄水、增加水面,打造親水濱水空間。“三圈”則指布局有序、功能互補、保障有力的護水圈層,著力蓄水屯水、水源保護,提供充沛優質的水量。
《實施方案》稱,成都要打造四大生態建設區,包括兩山水源生態屏障區、城市生態景觀功能區、現代農業生態水網區和協調發展生態提升區。同時,在近、遠期內打造六條生態廊道。在近期,以金馬河、錦江和南河為重點,遠期則以湔江、西河和沱江為重點。在金馬河流域,成都要將其打造為集防洪、生態保護、城市景觀功能于一體的骨干廊道;錦江則要建高品質濱水地帶,延續區域“文脈、水脈、綠脈”;而位于邛崍的南河,則將打造生態休閑廊道。對遠期打造的3條生態廊道,該負責人稱,湔江主要發揮其生態保育和水源涵養功能;西河則通過保護其兩岸自然環境,維護生態濕地功能;沱江主要通過提高水系的水生態環境質量,打造沱江水生態環境保護走廊。
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成都市近期將重點推進六個方面的示范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