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五大方面的主體功能:生態功能、服務功能、產業功能、景觀功能、文化功能。
將生態敏感度一般、景觀資源較好的區域劃定為一般游憩區。將生態敏感度較低、適宜小規模建設的區域劃為服務業發展區
“最重要的是生態功能,綠色隔離、水土保持、調節氣候、造氧增濕將是森林公園為成都帶來的綠色福利”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成后,面積將達1068平方公里,相當于1.7個中心城區,其中絕大部分區域為生態保育區,嚴格保護森林植被。到2020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將初步建成,到2025年,將形成國際領先、國內知名的‘城市森林’旅游目的地……”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昨日介紹,《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建設思路》已經市委專題會審議通過,初步描繪出未來幾十年,龍泉山脈“生態綠洲·都市森林”的藍圖。
建成后面積1068平方公里
規建思路明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主要指成都平原東緣龍泉山脈成都段,北起金堂縣、南至天府新區、西靠龍泉驛區、東臨簡陽市,建成后面積將達1068平方公里。據了解,成都中心城區(范圍為繞城高速環城生態帶以內,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繞城高速以外行政轄區以及高新南區大源組團)的面積為63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相當于1.7個中心城區。
規建思路將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定位為“生態綠洲·都市森林”。要實現五大方面的主體功能:生態功能、服務功能、產業功能、景觀功能、文化功能。“最重要的是生態功能,綠色隔離、水土保持、調節氣候、造氧增濕將是森林公園為成都帶來的綠色福利。”市林園局一相關負責人解釋。
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68%
根據前期摸底,龍泉山脈生態本底較脆弱,保水能力較差、土壤貧瘠、林相單一、森林質量差,生態功能較弱。
總體處于起步期,雖然現狀山體森林覆蓋率達60.76%,但現有植被以農田、果林和落葉樹種為主,其中落葉果林覆蓋面積較大,生態效益低。
基于龍泉山脈現狀,圍繞“生態綠洲·都市森林”的總體定位和“修復生態、融合產業、服務都市、富裕農民”的目的,規建思路提出了近期、中期、遠期建設目標和遠景展望。
近期目標為,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8%,提升7.24個百分點,形成“綠化全川”的示范區,以建設若干個專類(主題)公園為支撐,初步建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國內領先的都市森林生態旅游區。
中期目標為,到2025年,進一步完善生態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系統推進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75%,形成國際領先、國內知名的“城市森林”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
遠期目標為,到2035年,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全面完善生態結構,森林覆蓋率達到80%,將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引領區,形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城市森林”旅游目的地。
遠景展望為,到2050年,系統優化、填空補缺、強化質量、彰顯特色,全面建成全國大都市生態修復示范區,塑造國際一流的“都市森林”,形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
大多區域劃為生態保育區
規建思路提出,按照分類分區進行控制引導的辦法,依據生態敏感度,對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進行分區。將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絕大部分面積的生態敏感度較高區域劃定為生態保育區,嚴格保護森林植被,維護生態涵養功能,提升森林風景資源質量,重點片區達到國家森林公園的水平。
將生態敏感度一般、景觀資源較好的區域劃定為一般游憩區,承擔休閑觀光的功能,除必要的維護型與生態型工程之外,限制開發建設。將生態敏感度較低、適宜小規模建設的區域劃為服務業發展區,布局國際高端服務業小鎮,并配套相應的國際化居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