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就是讓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蓄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是海綿城市的核心理念。現在,荊州關于海綿城市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起步。
荊州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位于荊州市中心城區北部,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0平方公里。由于紀南文旅區水域面積大,當雨量過大時,可能會造成低洼地段排水困難,引起嚴重內澇。
荊州紀南投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景觀設計主管程光介紹,外部的長湖、海子湖、廟湖的水位,比區域內的地面高大概2到3米左右,后期城市建設容易產生內澇的現象。整個水平面的面積達到35%,這是非常高的一個比例,新區是比較適合建設海綿城市的。
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將構建“源”“流”“匯”多級海綿系統,把雨水留下來,讓水流慢下來。先是通過源頭控制,保留現有的坑塘水系,并將其融入到小區和公園的基礎配套設施中去,從源頭消納雨水。再通過中途滯留,利用塘渠讓水流慢下來,匯入到地表當中,置換一部分的雨水。最后通過末端控制,將水流匯入到長湖、海子湖、廟湖中去。
程光稱,會在中間形成一道緩沖區,這道緩沖區可以叫做滯留地,也可以叫做灘涂地。在洪水期是可以淹沒的,在平時的旱季是可以露出來的,形成自然的景觀。代替了以往硬質的堤壩模式,形成了自然的生態,建設成公園的話,人們后期可以參與進來,拉近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紀南文旅新區的建設中,除了塘渠、滯留地等調節和蓄水設施,還將在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里設置雨水口,通過綠地下面鋪設的透水磚凈化雨水,收集雨水,再統一匯入到蓄水池中。海綿系統的相關調蓄設施往往跟城市已有的綠地、景觀、水體相結合,不僅能夠減少排水渠和管道的鋪設,還能夠在避免內澇的同時,打造出一個城市雨水花園。
海綿城市就是能更好的保持生態完整性,有利于生態的修復。未來,文旅區小區、城市公園及城市道路的建設當中,將會大量采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打造出一個生態、環保的文明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