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建設“海綿城市”,急不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今年可謂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元年。一個月前,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發布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鎮江市入圍,成為江蘇首個“海綿寶寶”,未來3年將獲得12億專項補貼扶持。

        “海綿城市”如何建?應避開哪些誤區?5月4—5日,首屆中美海綿城市(LID)工程實踐技術大會在鎮江舉行,來自中、美、英、德等國的500余位專家深入鎮江街道現場實地勘探,探討如何更好打造“會呼吸”的城市這一針對現實更面向未來的世紀課題。

        軟化城市“鐵殼”,告別逢雨必澇

        “雨季一來,城里看海”。住建部對351個城市排澇能力的專項調研顯示,2008年至2010年間62%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內澇。與此同時,我國600多個城市中近400個缺水,每年的缺水量約70億立方米,其中70%的缺水是水質惡化造成。

        “無論缺水還是內澇,城市蓄水能力下降都是重要原因。”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李俊奇告訴記者,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積增加,占用了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切斷了自然水循環,導致“逢雨必澇”“雨停即旱”。

        讓城市“自主呼吸”,被視為這一難題的解決之道。前美國西雅圖市政府資深環境專家、深圳大學佘年教授,曾主持該市最大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在他看來,擺脫城市“看海”窘況,最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就是建設“海綿城市”。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干旱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建設“海綿城市”,意味著被水泥硬化的“鐵殼城市”逐漸可自由呼吸、自然吐納,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態水系統。

        江蘇省住建廳城建處副處長何伶俊告訴記者,從技術角度講,江蘇每年降雨量大概1100毫米,70%-85%將被要求蓄滯,今后規劃對此要加以控制,地塊出讓時徑流量、透水路面等作為要件寫進去,開發前后地塊排水量須持平。如此一來,既不增加市政管道壓力,也會達到滯留洪峰的效果,還可避免馬路被“開膛破肚”。以往城市排水,靠的是管渠、泵站等設施,追求“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而海綿城市則以“慢排緩釋”、“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系統工程建設,需多方有序推進

        現在全國很多城市躍躍欲試,而“海綿城市”建設其實并不簡單。一方面,人們對其內涵還普遍缺少理解,另一方面,用“運動式速度”建設也令相關專家擔心。

        美國加州注冊景觀設計師、舊金山美院教授張志維告訴記者,美國花了近25年、投資20億美元,一步一步慢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純地挖幾條水溝、建幾處景觀。”佘年擔心國內很多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時陷入誤區。

        來自美國的景觀建筑師協會執行董事肖恩·奧馬利,曾主持休斯頓“海綿城市”項目。他掏出手機給記者展示改造后的河道:兩岸綠樹依依,鋪滿了花草,房屋整齊地排列,而改造前基本是廢棄的排污水溝。該項目位于三角洲地帶,居民飽受洪水之苦,當地政府起初只是想將近500公里的河道拓寬兩倍,但肖恩所在的SWA設計室堅持“尊重它本來的樣子”,改造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自市中心一路往郊區,溝渠由直變彎以減輕河流壓力,兩岸打造四季風景,河底種上凈化植物,將河床變軟,不僅吸水、美觀,還減少污染問題。肖恩說,海綿城市建設不僅意在防洪排澇,還要增加城市的趣味性,讓市民參與,做好了會成為地標,提升城市形象。

        佘年對此深以為然,“如果只是從技術層面來做,當然能達到防洪、收集雨水功能,但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價值的開發應該是一個綜合體系。”在他看來,海綿城市建設需要多部門協調,綜合考慮,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細設計嚴監管,留住地方“魂”

        在中國寧波、順德承接過多個項目的美國注冊景觀設計師鄭瀟告訴記者:“海綿城市建設滲透諸多環節細節,既要防止過于簡單化,也要防止夠不著。”鎮江市規劃設計院院長趙江在論壇主講時也說,鎮江建設海綿城市,幾乎沒有大體量工程,大多細微之處見變化,“打造海綿城市,并不是推翻一切重來,而是與傳統相結合,對現有資源重新調整。”

        2009年,鄭瀟和肖恩曾在中國主持順德水鄉改造項目。順德是嶺南著名水鄉,水網密布,本著“尊重現狀,挖掘當地特色文化”原則,肖恩提供的方案重在恢復原有河道水網,恢復其生命力,不僅可以蓄水防洪,還恢復了水鄉生態特色。

        當下中國城市發展太快,一些地方急于求成,做法簡單粗暴。拿海綿城市建設來說,要結合當地特色進行規劃建設,盡量保留一個地方的“魂”。藍圖變實景,還要靠落實。鄭瀟經手多個中國項目,最大的遺憾是一些很好的規劃設計,建設中因造價、施工單位的緣故而被“腰斬”,其間還需要嚴格的監管。

        此次大會通過了《海綿城市工程技術實踐鎮江宣言》,達成加快推進城市排水系統由灰色方案向綠色方案轉型、加快實施城鄉生態修復等6條共識。在多方強有力推進下,期待未來出現更多“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