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澳門新城區規劃立足多元、宜居、永續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05  

        澳門新城區總體規劃方案近期進入第三階段公共咨詢。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李燦峰表示,借助新規劃的實施,澳門將為居民打造一個多元、宜居、永續發展的美好家園。

        近年來,澳門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以及不斷攀升的游客數量,挑戰著城市的承載能力。而產業多元化依舊步履維艱,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等結構性矛盾,成為澳門進一步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阻礙。

        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提出了通過填海造地建設“新城區”的發展計劃。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澳門填海造地的申請。填海新區分為5個區域,分別位于澳門半島南面、東北面以及氹仔島北面,填海造地面積超過350公頃。

        2014年年底,澳門人口數量為63.6萬人,比回歸時增長了約4成。預計到2020年,澳門人口總數將達71萬人,2025年達到75萬人。據了解,新城區規劃進入咨詢階段以來,最大的一次修改就和人口的膨脹有關。

        “去年我們調整了A區規劃方案,將公屋提供量從1萬多套調升至近3萬套,這主要是為了回應市民對住房面積提出的更高要求。”李燦峰說。

        李燦峰所說的A區,位于澳門半島東部,全部為填海區域。A區填海工程將于2016年完工,是目前新城規劃5大區域中面積最大、填海進度最快的區域。預計未來將有約10萬澳門居民遷居于此。

        而隨著公屋供應量以及人口承載量的調升,交通、道路、社會設施、商業元素、中小企業發展和就業機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正在進行相應的構思。

        李燦峰介紹,除了日益形成輪廓的A區之外,B、C、D、E四個區域的功能區規劃也提上了日程。根據規劃方案,位于澳門半島以南臨海區域的B區將成為特區行政和司法機關的集中辦公區;而分別位于氹仔島北部和東北角的C、D、E區,將建成澳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綠色低碳社區。

        李燦峰表示,在新城區規劃的制訂過程中,特區政府需要面對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比如都市防災問題。”他說,歷史上的澳門幾乎未曾發生過重大災害,這使得在以往的城市治理中,較少考慮到減災避險的問題。“借助新規劃的制訂,我們首次將防災問題系統地考慮其中,這對城市管理部門來說,又是一次經驗的豐富。”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