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以來,我市按照《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1-2020)》要求,圍繞“一軸一心、兩扇兩翼、十核百廊千村”布局,以都市森林公園等為“點”、以都市綠色長廊為“線”、以城郊生態綠化為“片”,把森林“+”進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構建了“城區生態景觀、近郊生態產業、遠郊生態屏障”的生態體系。
據統計,五年來,南昌共創建森林村莊835個、森林城鎮52個、森林園區13個、森林社區26個、森林單位20個、森林小區92個、森林校園73個、森林營區11個、森林街道70條、森林(濕地)公園24個。“森林+”,正讓“森林城鄉、花園南昌”的生態夢想變成現實。
靚“點”紛呈
城鄉處處有“森”意
8月的南昌,驕陽似火,熱浪襲人。在森林小區紅谷灘新區香域濱江小區、森林學校西湖區云飛小學、森林公園高新區艾溪湖濕地公園、森林村莊安義縣萬埠鎮洲上新村等地,高大喬木與多彩灌木的錯落交融,不僅營造了美的視覺感受、更帶來了沁人心脾的清涼。記者了解到,在南昌740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這樣的森林超過1000個。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倡導的“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理念,就是為了讓森林城市創建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百姓,讓人民群眾最大程度分享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綠色紅利。為此,我市以“老城區新面貌、新城區新檔次”標準,把森林“+”進城市建設中,做到沿江臨湖布綠、街巷整治添綠、街頭游園造綠、住宅小區增綠、公園廣場擴綠,讓市民出門500米即有綠地公園,使大家能“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享到綠蔭”。
同時,按照“村(鎮)在樹林里、路在綠蔭中,處處花果香、時時景致顯”的要求,我市以“森林村莊”、“森林城鎮”建設為載體,大力實施村(鎮)旁綠化、宅旁綠化、路旁綠化、田旁綠化、河渠旁綠化,促進農村綠化上水平。灣里區梅嶺鎮西昌分場職工高名臘幾十年前進了城,如今看到老家大樹參天、花團錦簇,又從城里搬回了老家。他說,森林村莊建設讓越來越多在城里安了家的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