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動態 » 正文

      蘇州為33座園林頒發“身份證” 將分類保護管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27  

        蘇州素以園林之多著稱。然而,1959年存有的91處古典園林,到1982年還有69處,2007年僅存53處……蘇州市園林部門近期給出的一組數據令人惋惜。為此,蘇州市將古城區內33座園林列入第一批《蘇州園林名錄》,并首次為其頒發印有各自編號的身份證書。

        “衰減的大多數是社會分散管理的園林,但園林作為蘇州的城市名片,理應一個不少。”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局長陳衛京介紹,目前,蘇州現存園林有相當部分權屬學校、企業、個人等,由于缺乏保護意識、專業力量或資金,保護往往力不從心。在不變更產權的前提下,公布園林名錄,明確責任主體,下一步還將對這些園林進行分類保護管理。

        從公布的名錄看,“歸檔”的既有鼎鼎大名的拙政園、虎丘等世界文化遺產,也有殘粒園、吳家花園等知名度尚不高的“隱士”,它們的名稱、地址、建造年代、面積、權屬性質、管理單位、保護狀況、開放情況等都被詳細公開。從“保護狀況”來看,良莠不齊,“好”的有24處,“中”有7處,“差”有2處。

        位于倉米巷24號、隸屬創元集團的南半園就領到了其中一個“差”。“6年前我們公司曾投入100萬元對其進行過維修,但效果并不理想。”集團經營部陳姓負責人邊嘆氣邊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組南半園修繕前后對比圖,前者梁柱腐爛垮塌面目全非,后者基本輪廓已恢復,但因為投入和收益不平衡,不得不中止修復。原來,該集團曾投資約1000萬元對同樣廢棄的北半園進行整體修復,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卻幾乎沒有“回報”。“企業講求商業利益,我們也有很多無奈,希望政府和社會為我們出謀劃策”。

        針對類似保護中遇到的資金瓶頸,蘇州市下一步將借鑒國外對古城、歷史建筑物保護采取多渠道融資的做法,設立“園林保護管理資金”,吸收社會和民間捐款、贊助、投資,拓展蘇州園林修復資金渠道。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