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速公路巴中西出口
城區綠地花團錦簇、芳草茵茵,廣袤田野農田林網、林果飄香,綠色廊道貫連交錯、春綠秋紅……今年以來,我市繼續以實施“七大森林工程”為抓手,深入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傾力打造“有山皆園、有房皆蔭、有土皆綠、有河皆景、有路皆林”的“現代森林公園城市”建設。
城市增綠覆點擴面。完成了城西廣場(西華山隧道右出口)、回風北路、清江公園和西出口隴橋立交段邊坡裸露地等綠化,望王路、江北大道栽植三角梅、黃花槐等香花、彩葉植物,北環線、西環線景觀綠化打造已啟動;恩陽區完成司法廣場、登科寺街和商業街至高速公路出口綠化,啟動了義陽山--蘆溪河城市森林公園綠道建設;經開區完成秦巴大道綠化和興文北生產綠地建設;通江縣完成列寧公園、璧山森林公園綠地擴建和諾江路、壁山路等城區景觀通道綠化補植;南江縣完成三臺山、斷渠公園改(擴)建和繞城路、濱河路綠化補植;平昌縣完善提升酒香路、新華街、新平街綠化。
城郊休閑提質增量。望王山體育運動公園在原有基礎上,修復、栽植部分灌木和草皮,已全面完成公園內綠化和步道、山門、體育設施等建設;巴州區完成曾口珍稀植物園香樟苗木栽植,完成塔子山、北龕山等“城周八山”打窩4.3萬個,待今秋進行植樹;恩陽區完成大梁山郊野森林公園部分綠化,新建休閑綠道10公里;通江縣完成元頂花海生態農業觀光園和大興鄉農業科技園,完善提升閃塘灣、陽望山等城區周邊主要山體綠化;南江縣完成城區周邊主要山體休閑綠道建設和邊坡綠化;平昌縣完成巴靈臺和22公里米倉古道綠化。
綠色通道建設加快。全市已完成巴恩快速通道、巴達高速(駟馬互通、青鳳互通、龍潭互通)等干線公路新(補)植105公里,完成通水路、通前路、通達路、涪(陽)陳(河)路和青鳳、邱家、云臺、駟馬等鎮(鄉)村公路綠化新(補)植1600公里。
水系綠化成效凸顯。完成巴河、后河、恩陽河、南江河、通江河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岸線綠化70公里,栽植垂柳、紫薇、榿木、麻柳、小葉榕、大葉女貞等植物103.5萬株。其中,市水務局完成巴河石油小區至回風大橋南岸護坡綠化、柳津橋至大佛寺大橋臨河面補植;平昌縣完成澌灘河、縣城濱河路、星光工業園濱河路、駟馬水鄉濱河路建設。
鄉村產業快速推進。上半年,全市共新建核桃基地9.55萬畝,改良核桃基地3.3萬畝;新建茶葉基地4萬畝、巴藥基地3萬畝;新建以榿木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基地6.11萬畝;新建香樟、銀杏、鵝掌楸等珍稀用材林1.36萬畝;新建花卉苗木基地3.3萬畝。通江縣“萬畝林億元錢”示范基地涵蓋廣納鎮、三合鄉等鄉(鎮)6個村,實行“核桃+中藥材”立體種植5700畝。
生態文化內涵提升。完成南龕山生態文化產業園核心區植綠擴綠960畝,建設創森紀念林基地6個,完成章懷山省級森林公園創建和平昌駟馬河國家濕地公園申報工作。全市200多萬人次參加了“我為巴城植棵樹”為主題的春季義務植樹活動,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0%。
巴山新居綠化產能增值。上半年,全市完成花溪鄉新廟村、南江鎮白鶴村、云臺鎮龍尾村等28個聚居點的特色森林景觀綠化,共建成葡萄、柑橘、獼猴桃等經果林基地2500余畝。
截至目前,對照國家森林城市43項評價指標中,我市已經實現達標或基本達標35項。今后一段時間,創森工作將繼續深入推進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人均公共綠地、城區市民出門500米建有休閑綠地和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等工作,確保我市如期實現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