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南京著手編制首個海綿城市建設5年行動計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2  

        據悉,我市近期已經啟動編制首個海綿城市建設5年行動計劃。未來5年中,新城新區、道路廣場、住宅小區等項目建設將廣泛采用海綿城市的理念和技術。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海綿城市”將帶來防澇、治污、“降溫”等多重生態效益

        據了解,位于河西南部海峽城附近的天保街是南京首個海綿城市試驗路段。路面有一個個小孔,這些小孔就像路面的“毛孔”,可以將水分吸進去存起來,就算下大暴雨,這里也不會積水。

        據悉,普通的馬路上有90%的雨水會形成地表徑流,只有10%的雨水滲透掉,但“海綿城市”里的道路剛好相反。市供水節水管理處處長金勇軍介紹,以往城市建設排水功能主要是通過增大泵站規模、管網口徑來實現,海綿城市則要求由傳統的“快速排除”“末端集中”向“慢排緩釋”“源頭分散”轉變,充分發揮植被、土壤、濕地等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

        根據測算,南京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資源量達1.47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受制于傳統排水模式制約,雨水不但利用率不高,而且降雨集中時往往形成內澇、帶來面源污染。規劃專家表示,“70%降雨就地消納,實施雨水收集利用,不但可以使城市免除淹水之苦,還能產生減輕初期雨水污染、防止河道黑臭、降低熱島效應、節約水資源等多重生態效益”。

        南京將推出一批海綿城市建設先導示范項目

        據了解,對海綿城市建設,國家住建部已經出臺政策意見和技術規范,江蘇省也已經下發指導意見。按照5年行動計劃,我市將在明年啟動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制定一批項目清單,并出臺配套的技術和管理文件。

        據悉,目前,管理部門正在梳理2016年城建項目計劃,力爭對具備條件的涉水項目導入海綿城市建設路徑和內容,統籌推出一批先導性、示范性城市海綿項目。目標是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和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選取不小于15平方公里區域申報國家試點

        據介紹,早在今年4月,全國16個城市入選國家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江蘇省內僅有鎮江市。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南京海綿城市建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爭取盡快列入國家試點。按照申報要求,南京將選擇一塊不小于15平方公里區域,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

        市供水節水管理處負責人表示,新城新區整體建設海綿城市比較有優勢,比如,國家級江北新區核心區、南部新城大校場機場地區等,由于是整體新建,相關設施規劃建設可以一步到位。老城區域也曾做過紫金山——玄武湖片區整體申報方案。目前南京具體申報區域還在比選之中。

        根據住建部相關政策,南京如申報成功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將獲得每年5億元、為期3年共15億元的試點扶持資金。根據計劃,我市將建立一整套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管理體系、把關制度等,推動海綿城市項目的具體落實。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