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廈門灣建設中國首例生態人工島“雙魚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26  

        今年年底,“雙魚島”的外環線將基本實現路面貫通。2016年,“雙魚島”的多項旅游設施將動工開建,如4萬平米的無邊際海水泳池以及旅游碼頭等等。我們的目標是把“雙魚島”打造成為中國的“圣淘沙”。”19日,“雙魚島”開發事業部工程部副主管陳建民引領記者登上正在建設中的“雙魚島”,對記者這樣說。

        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的“雙魚島”,位于美麗的廈門灣,是經中國國務院批準的首例經營性用海項目,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離岸式人工島項目。自2010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以來,備受海內外關注。

        記者在位于漳州開發區的“雙魚島”體驗館內看到了一張“雙魚島”的航拍圖,這張圖中的“雙魚島”猶如兩條嬉戲的海豚圍成一幅“太極圖”,鑲在藍色的海面,頗為壯觀。

        據了解,整個“雙魚島”半徑840米,規劃面積221.67公頃,其中填海形成陸域面積182.3公頃。由于要填海造地,而廈門灣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不少人擔憂是否會對白海豚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對此,陳建民對記者表示,在填海過程中我們的確會實施爆破工程,但在爆破施工前,項目組就利用超聲波設備將白海豚引到別處,避免危及其生存;在建設過程中更會時不時的監測實時的環境數據,并針對其進行工程計劃上的改進,爭取不影響“雙魚島”周圍的生態環境。

        記者實地了解到,“雙魚島”目前已完成填海工程,市政配套建設正在進一步完善。目前,“雙魚島”綜合館南面的主體結構基本完成,正在完善路面和橋梁的建設工程,預計今年年底能夠實現“雙魚島”的外環線的路面貫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政建設方面,為了實現對垃圾最大程度的自動化、無污染處理,“雙魚島”還將引入先進的氣力垃圾收送系統,即利用空氣負壓技術,將生活垃圾收集后,通過管道系統輸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站,壓縮打包后再通過地下氣力管道全封閉化、壓縮化、集裝化外運。

        “明年我們的后續配套工程將逐漸開始施工,4萬平米的無邊際海水泳池將在今年年底開工建設,力爭明年投入一期使用,這是明年重點打造的對外開放運營項目”,陳建民對記者表示,同時2公里長的外環景觀慢行步道也已開工建設,爭取早日對外開放。

        徜徉在“雙魚島”11.7公里的海岸線上可以看到,廈門灣北側,是蜚聲海內外的廈門島與鼓浪嶼;南側,是蓬勃發展的漳州開發區。而在不久的將來,“北有廈門,南有雙魚”的廈門灣旅游格局將逐漸成為現實。

        “我們的目標是將“雙魚島”建設成為國際性高端休閑旅游度假小島,并計劃明年啟動第一塊土地的出讓。預計到2024年,“雙魚島”工程將全面完成開發。”陳建民表示,新加坡的圣淘沙島被譽為最迷人的度假小島,而在不久的將來,“雙魚島”一定能夠打造為廈門灣旅游市場的一張全新名片,成為中國的“圣淘沙”。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