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18年全國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門戶網站建設觀摩培訓活動(以下簡稱“觀摩培訓活動”)在南京舉行,為期兩天半。本次活動旨在加快推進全國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門戶網站建設,展示各地信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聯合獎懲成效案例以及信用信息公示等情況,進一步提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門戶網站一體化建設水平,促進聯合獎懲案例歸集和信用信息公示。
記者了解到,本次觀摩培訓活動共有全國27個省份、49個城市參加,設有1個省級組和2個城市組,預選階段省級組前6名和各城市組前5名進入觀摩階段。評審專家將圍繞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成效、各地方信用門戶網站建設成效、聯合獎懲成效及案例歸集應用情況、“信易+”應用成效、大數據風險監測預警成效、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成效、誠信建設萬里行宣傳成效等多個維度對各省市進行評議。
青島海關原總工程師、國家發改委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咨詢專家組專家任爾偉今年是第二年參加觀摩培訓活動,“如果說去年的觀摩培訓活動是解決平臺和網站怎樣建設的問題,今年就是解決質量提升、應用拓展的問題。”觀摩培訓活動是用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加強各地方的交流、切磋和借鑒,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和動力。隨著觀摩培訓活動的逐年深入,將會起到在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建設內容、統一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協調推進各省市信用平臺網站建設步伐的作用。同時,觀摩培訓活動帶有“比賽”的性質,大家既最大程度展示了自己的平臺網站,也收獲了其他省市在標準建設、制度建設、評價體系建設、數據共享交換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
“形勢喜人、形勢逼人。”貴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云用這兩個詞形容參加今年觀摩培訓活動的感受,“與去年相比,今年各地在平臺網站建設、數據歸集、聯合獎懲、信易+應用、大數據應用、制度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國家規定動作,還是自選動作,都完成得很漂亮,很有特色,向其他省市學到了很多寶貴經驗,回去以后要好好總結。”唐云也介紹了貴州的特色做法:“我們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作為改善營商環境,推動‘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信用應用自然就聚焦到服務民生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上。比如,我們的誠信農民、‘信易綠’的應用,讓廣大貧困農民直接分享信用紅利,助力貴州省的脫貧攻堅;利用大數據對公共資源交易過程中的異常行為進行監測,對暗箱操作產生巨大震懾,推動了公共資源陽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