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征信體系 » 正文

      廣州在全國首創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體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25  

            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由于涉及公共利益巨大,一直受到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記者獲悉,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全國首創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體系,為公共資源交易參與主體進行誠信評分,并將評分結果直接應用于評標等交易環節,初步構建起 “守信處處受益 失信處處受制”的公共資源交易生態,為全國的信用建設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新鮮經驗,受到了廣泛關注。截至目前,誠信評分已應用于2.3萬余宗房建市政項目中,超過1.6萬家政府采購供應商納入信用評價體系。

        誠信分直接影響工程建設招投標結果

        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是失信行為的高發地,違法轉包分包、圍標串標、工程建設管理不到位等失信甚至違法行為,一直困擾著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著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營商環境的改善。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構建誠信交易市場,一直是紀檢監察部門、行業監管部門和公共資源交易部門苦苦思索的問題之一。

        廣州正在探索破解這一難題。

        今年7月,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南區(二期)查驗平臺及配套設施項目施工監理在交易中心完成招標工作。根據招標文件,該項目采取綜合評分法,從綜合得分和誠信綜合評價兩方面對投標人進行評分,其中誠信評分占總評分的20%。

        中標結果顯示,A公司的商務、服務、價格得分合計73.06分,B公司為70.82分。但A公司的誠信綜合評價排名得分為57分,B公司為66.4分,較A公司高出9.4分。最終,B公司憑借信用得分優勢,順利在綜合評比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

        在廣州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類似這樣“守信處處受益,失信處處受制”的案例還有很多。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廣州在全國首創建筑業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系統,并應用于建設工程招投標。早在2009年,原廣州市建委就會同原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前身)等部門,研發了國內首個建筑業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系統,對施工、監理等建筑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量化評價,誠信分值在評標中占5%-20%的權重。截至目前,已累計在2.3萬余宗房建市政項目中應用,包含廣州地鐵、白云機場擴建等重大項目。一大批承包商通過信用評價脫穎而出,成功中標。

        1.6萬政府采購供應商納入信用評價

        在建筑業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系統的基礎上,廣州在全國首創了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體系,并應用于政府采購領域。2015年開始,交易中心聯合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著手構建國內首個跨行業、跨區域的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體系,對供應商、采購人、評標專家等主體信用狀況進行量化評價。2016年12月,信用指數體系建設正式完成,并應用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項目評審,信用指數在評標中占的5%權重。

        在實際的招投標中,信用指數已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今年進行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安保服務采購項目,評標結果顯示,A公司商務、服務、價格分合計為91.29分,B公司商務、服務、價格分合計為90.78分。由于B公司誠信得分為4.82分,A公司誠信得分為4.27分。最終,B公司憑借誠信分的優勢,總得分超過了A公司,贏得了該項目的中標資格。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6100余家政府采購供應商納入信用評價,并在5000余宗項目評審中使用;已累計將4000多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4700多個采購人納入信用評價體系。

        已與多部門實現信用數據交互共享

        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進行信用評價的行業已逐步覆蓋水務、水利、交通、鐵路、房屋市政、園林綠化等建設工程交易和政府采購領域,被評價主體延伸至施工企業、監理企業、招標人(采購人)、投標人(供應商)、招標代理、評標(評審)專家等各類交易主體。評價的指標包括社會信用、投標信用、履約信用等諸多方面,兼顧考慮市場主體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信用狀況,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信用量化,真實全面反映企業的信用狀況。

        信用評價系統按照設定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運用大數據技術,每日自動抓取企業名稱、注冊資本等工商登記基礎信息,以及稅務繳納、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日均獲取相關信用數據達6400余項,通過量化模型自動計算出各評價主體的信用分數,推送到發布平臺,確保信用指數每日更新、動態變化,并應用于當天的評標。大數據手段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

        目前,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財政局、市檢察院等部門實現信息互聯互通,與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和外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平臺實現數據實時對接,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信用數據交互共享,初步構建起“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聯合懲戒機制。

        成效:

        通報不良行為:累計將4000多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納入評價體系,根據信用評價情況,已有200多名專家被采取暫停抽取、約談等處理措施,有效規范了專家評標行為。

        優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已累計在23000余宗房建市政項目中應用,包含廣州地鐵、白云機場擴建等重大項目。三年來,廣州共處罰了181家建設工程施工企業、51家政府采購供應商,打造了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重承諾守信用的良好生態。誠信排名靠前的企業中標率逐年提升,信用差的企業逐步淡出市場,促使企業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和發展策略,通過公平競爭、優質服務贏得市場。

            增強交易平臺影響力:2017年,交易中心完成交易宗數近18萬宗,完成交易金額7936億元,居全國同類平臺之首,形成了“全國同行看廣州”的品牌影響力。成為全國進場交易企業數量最多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 
       
       
      [ 誠信體系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誠信體系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