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千里房陵,處處鳥語花香、滿目翠綠,仿佛置身“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人間佳境。
近年來,房縣緊扣“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三大目標,深入實施“綠滿房縣”工程,大力發展富民林業,讓山上增綠提質、山下花果滿目、村中添綠添景,從而改善居住環境,推進脫貧致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自提出“生態房縣”建設以來,房縣縣委縣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高效林業,把培育核桃、銀杏、楊樹等作為特色產業發展,鼓勵農戶、商人投身苗木培育。目前,房縣發展苗木經營企業15家,苗木大戶20戶, 苗木基地面積15000畝,培育花卉盆景經營大戶6戶,苗木、花卉盆景年產值達1500萬元。苗木產業的發展壯大,為該縣造林綠化提供了苗木保障,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近日,記者在化龍堰鎮高橋村村民王漢東的核桃基地里看到,一群散養的雞在核桃林里覓食。王漢東介紹,雞在林下放養,它們在林間吃草、扒土、捉蟲,這樣既提升了雞的品質,又可以減少核桃樹蟲害。這種林下放養的生態雞,肉質特別好,非常受歡迎,去年底他養的雞全部出欄,收入達20余萬元。今年他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在林下套種白菜等,為雞準備充分的“綠色口糧”。
房縣依托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林下藥材、林下食用菌,實行林下養蜂、林下養雞,立體化發展林業經濟,有效提高了林業經濟效益。去年,該縣榮獲“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稱號。該縣還邀請技術員、專家深入林間為農民開展技術培訓,解決林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讓林業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目前,全縣林下養豬、羊、蜂等大戶達460多戶,年產值7億多元;林下套種黃連、金銀花、貢術、川烏等基地達17.2萬畝,年產值10億多元;全縣注冊成立各種林業專業合作社29家,注冊社員達1900多戶,注冊資金達7300多萬元。
房縣還堅持以“森林、生態、健康、文明”為主題,大力發展森林觀光、原生態旅游等林業休閑產業,引導群眾建綠色觀賞經濟園和農家樂,開發建設櫻桃、核桃、柑橘等采摘園項目,發展以生態農業和賞花品果為主的生態鄉村觀光游,逐步實現森林旅游從單一觀光型向綜合消費型發展,打造出特色各異、優勢互補的生態旅游精品,構成相互銜接、互相帶動的生態旅游圈。目前,該縣已建成國家級雙野森林公園風景旅游景區、國家級詩祖山詩經源森林公園、櫻桃谷溫泉度假村、觀音洞景區以及以經果林為主的八里櫻花觀光長廊,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旅游景點,有效拓展了旅游商品市場,拉長了旅游產業鏈條,放大了森林旅游的社會、經濟效應,帶動了旅游線路沿線農民增產增收。
推薦閱讀:
廣東東莞:以林業“十三五”工作助力綠色發展
山東墾利:苗木市場交易忙
江蘇宿遷:嚴格把關今春綠化苗木質量關
河南三門峽:大力發展經濟苗木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