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烏魯木齊:“網紅”香瓜開辟“甜蜜”脫貧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9-27  

      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烈日抽取著土壤中的水汽。

      位于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巴楚縣農民曾經想脫貧卻沒有“路”,如今電商為這個沙漠邊緣的農業縣引出了一條“甜蜜”的脫貧路。

      今年的古爾邦節,瓜農伊明·庫爾班過得格外高興。節慶的前一天,他領到了3840元的月工資。

      去年的古爾邦節,伊明·庫爾班一家人過得沒有這么輕松,當時妻子沒工作,家中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一家四口靠著3畝棉花和3畝小麥生活,農閑時再打些零工,一年收入不足萬元。

      今年6月,夫妻二人雙雙加入了縣青年農業科技服務隊,短短三個月,收入就比以往全年翻了一番。

      伊明·庫爾班種植的是當地的“庫克拜熱”甜瓜,又名“留香瓜”。它皮薄肉厚,水分充足,口感甜脆,有天然的香草味。

      巴楚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但是這里的沙壤土質、220天的無霜期和晝夜溫差大等特點,非常適宜巴楚留香瓜的生長。長期以來,這里對種植香瓜“情有獨鐘”,縣域甜瓜種植面積接近10萬畝。無奈種植技術落后,甜瓜品質難有保證,加上交通閉塞,語言不通,冷鏈、物流等產業配套奇缺,增產換不來增收,“留香瓜”一直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

      為改變這一面貌,2015年起,作為上海對口援疆的幫扶縣,巴楚縣在援疆資金、人才的幫助下,結合縣域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布局縣、鄉、村三級服務網點,打通了各網點之間快遞物流上下通道,為農產品“走出去”打下了基礎。

      上海援疆干部程暢介紹,去年當地與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和京東等多家電商合作舉辦專場推介,留香瓜迅速成為“網紅”。

      通過品牌營銷,巴楚縣2016年銷售留香瓜537噸,銷售額達1076萬余元,帶動當地收購價格較前兩年上漲接近1倍,參與農戶戶均增收3000-5000元不等,甚至出現“一瓜難求”的局面。

      市場打通了,品質也要跟上。為提高商品瓜的比例,當地相關部門邀請在海南、吐魯番、哈密有16年成功甜瓜種植經驗的農業技術專家,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對瓜農進行種植技術指導。

      一支“職業化”的種瓜團隊應運而生——巴楚青年農業科技服務隊。隊員優先選擇建檔立卡貧困戶瓜農參與,“授之以漁”,之后就近為本地更多瓜農開展技術指導和田間管理服務。

      “我們學到了技術,冬天農閑時還可以去海南當‘技術農民’,幫助當地種植香瓜。”服務隊隊長艾孜麥提·努爾麥麥提盤算著,“這樣一年都能有收入,既能掌握科學的種瓜、采摘技術,又解決了季節性就業,一舉兩得。”

      當地還通過大力培養村級電商合伙人、新型農業經濟人等方式,幫助農民就業增收。目前,以“訂單農業”方式合作的本地種植農戶達517戶、2500人,其中225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通過更多與外界合作,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帶領當地2000戶農民,共同把巴楚縣1萬畝荒地打造成留香瓜的‘蜜洲’。”程暢說。

      寧波北侖:“黨建+”助花農致富

      亳州:上半年914人通過鄉村旅游實現脫貧

      四川省45個深貧縣青山綠水演脫貧新戲

      安徽阜陽:花卉產業添彩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