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貴州關嶺縣:發展林下經濟助農脫貧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16  

      今年以來,關嶺自治縣按照“精準識別、精準規劃、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思路,因地制宜為山區貧困戶找準優勢富民產業,提高貧困群眾產業附加值,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長期以來,關嶺縣因地勢陡峭,人均耕地面積只有7分地,農副產品基本上只是自產自銷,商品率低下。缺乏現代農業產業作支撐,難以走出困境。該縣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發展思路,不盲目跟風,不心浮氣躁,確定了以關嶺牛等本地特色優勢產業為主打品牌的產業集群發展思路,向千山萬嶺發起了產業化扶貧的強大攻勢。

      科學規劃,突顯特色。該縣在摸清林情、掌握民意基礎上發展林下經濟,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精準扶貧政策,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戶一品”的綠色經濟,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優勢的產業發展格局。

      培育龍頭,示范帶動。該縣建立政府扶持和引導、金融支持相結合的機制,積極培育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調動全縣林農投入林下經濟熱情。大力推廣“政府+金融+保險+公司+龍頭企業+農戶”六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模式,實現扶貧工作可持續發展。

      完善政策,強化服務。該縣結合精準扶貧目標,制定完善適合林下經濟產業建設自身發展的方案,增強林下經濟產業建設自我發展能力。縣直各部門單位按各自職能職責充分發揮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作用,做好宏觀管理和公共服務。

      該縣緊緊圍繞“生態美、百姓富”的目標,結合當地氣候、土地、水利農業設施等特殊優勢,按照“區域化規劃、規范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的思路,按照“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原則,不斷推進“產業多元化”建設。關嶺黃牛就是關嶺著重打造的優勢產業之一,已成為國家認定的地理標志品種。過去由于石漠化不斷擴大導至草場資源幾近枯竭,養牛成本大幅增加,曾經的養牛大縣喪失了養牛的資本。該縣制定了讓關嶺牛“牛”起來的三年行動計劃,修造圈舍14余萬平方米,目前存欄牛達15.8萬頭,產值120多億元。今年已銷售1.6萬多頭,銷售收入1.3億多元。家禽出欄85.8萬羽,禽蛋產量1607噸,產值4660.3萬元。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牛存欄達到25萬頭,年出欄10萬頭,著力打造西南養牛大縣的目標。

      該縣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產業周期性集群發展路子。年初以來全縣通過整合涉農資金2.1億元,撬動金融資金和招商引資資金35億元,啟動實施516個項目,除重點發展牛產業外,還發展了火龍果、枇杷、獼猴桃等精品水果5萬多畝,中藥材5萬畝,早熟蔬菜8萬余畝和鄉村旅游業。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僅向香港、廣州等省外市場就銷售蔬菜水果5萬多噸,產值1.5億多元。關嶺人從特色優勢產業化扶貧中找到了致富門路。

       

      江蘇沭陽:花木電商成精準扶貧“主力軍”

      湖南岳陽:發展林業經濟 助力精準扶貧

      四川綿陽:生態旅游扶貧 美景變“錢景”

      河南鄢陵:“花鄉”花木盛 養老產業興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