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酉陽:三大特色效益林業綻放脫貧之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27  

      撫育后的野生紅油茶掛果

      酉陽縣酉酬鎮速豐林5年生長勢喜人

      要致富先修路,要脫貧興產業。近年來,酉陽縣立足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戰略,并以生態強縣為根基、林業富民為根本,積極發展青花椒、油茶、速豐林為特色的效益林業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新路子。

      從2008年至今,全縣貧困農戶累計脫貧3.2萬戶、12.3萬人,農戶人均純收入從2778元增長到6479元,年均增長率為31%。

      青花椒

      “青豆”變“金豆” 增綠又增收

      在酉陽泔溪鎮泉孔村1組郭敏品的青花椒基地里,數十名工人正在采摘青花椒,大家有說有笑,一片忙碌和熱鬧。老郭站在山頭,望著連片的青花椒掛滿枝頭高興不已。

      其實,這并不是老郭第一次看到長勢如此喜人的青花椒。早在2014年7月,老郭就嘗到了青花椒帶來的甜頭。

      前些年泉孔村一直受困于低效林的限制,不但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很好保護,而且農民更談不上從中獲益。后來在當地政府和和信農業公司的引導下,決定對農戶手中的土地進行流轉,再將土地交給大戶發展青花椒種植。這樣不僅解決了生態建設之困,更重要的是農戶看到了發展的希望、致富的希望。

      2011年,老郭建起了230畝青花椒基地,經過3年的培育,2014年,青花椒產量達1萬余斤。按照當年和信農業公司6.2元/斤的收購價,老郭足足收獲6萬元。面對今年青花椒增產增收,老郭更是一臉欣喜:“今年至少得賺10萬元。”

      “其實依靠青花椒增收的除了老郭以外,在泉孔村還有600余人受益。”泉孔村村支書菊華英說,現在整個山頭綠色縈繞,生態環境不僅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農戶有了增收的途徑。

      家住泔溪鎮泔溪村1組的冉翠英就是其中一員。她除了在老郭青花椒基地打工能拿到近7000元/年的工錢外,根據土地流轉協議,從今年起她還會從和信農業公司獲得220元/年的土地分紅。

      據酉陽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縣以建設“中國生態花椒之鄉”為目標,傾力打造花椒產業。目前全縣累計發展青花椒基地18萬畝,產業覆蓋25個鄉鎮、111個村、1.2萬余戶,覆蓋貧困農戶1323戶。2015年投產面積近3萬畝,采收鮮椒279萬公斤,涉及農戶近9000戶,椒農將實現單項經濟收入4000萬元,戶均收入將達4440元。

      油茶

      茶籽更飽滿 腰包鼓起來

      目前,酉陽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達526萬畝,全縣森林面積321萬畝,活立木蓄積1513.3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1.6%。

      “如何將這些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帶動貧困地區農戶脫貧致富成為當前酉陽林業生態建設又一工作中心。”酉陽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08年,縣政府經過實地調研決定,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這不僅解決了貧困地區農民的發展問題,而且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目前已累計建設良種油茶基地7萬余畝,改造油茶低效林1萬余畝。

      在大力發展油茶基地的同時,酉陽也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頭作用,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

      林業龍頭企業是實現林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對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推進林業產業化提檔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前,全縣參與油茶產業建設的公司有19家,組建油茶專業合作社17家。重慶琥珀油茶有限公司作為酉陽縣引入的油茶公司之一,2010年,通過從1000余戶農民手中流轉5萬余畝荒山,打造標準化有機油茶種植基地,已種植油茶1萬余畝,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改造野生油茶林1萬余畝。“油茶基地的建造,不僅有利于當地生態環境的建設,同時還帶動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酉陽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可大鄉中壩村4組的向氺銀就是依托油茶脫貧的典型。望著山間10余畝長勢喜人的油茶,老向又開始盤算今年的收益。老向介紹,2010年,將20畝荒山流轉給琥珀公司發展油茶種植。油茶不但能綠化荒山,還能依靠它增收脫貧。2013年,老向開墾荒山又種植起10余畝油茶樹。

      老向算了筆賬,每年流轉土地能夠獲得600元錢。除此以外,按40元/斤油茶計算,10余畝油茶還能獲得近1萬元的收益。

      全縣以建成“武陵山區油茶大縣”為目標,目前已發展在地油茶8萬畝,新建油茶基地7萬畝,改造油茶低效林1萬余畝。2014年加工油茶200余噸,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

      速豐林

      荒山成綠林 “綠色”也賺錢

      在酉酬鎮雙祿村和芭蕉村交界的30余座山頭之間,成林連片郁郁蔥蔥的杉木林從山腳延伸至山頂,整座山峰被綠色縈繞。順著蜿蜒盤旋的公路望去,山頭與山頭之間相交輝映盡顯綠色,讓人神清氣爽、怡然自得。

      前些年,各大山頭因疏于管護,一直以來雜草叢生,既影響水土的保持,又易引發山林火災,農戶更談不上從中受益。

      如何改造荒山荒坡,既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又能依靠綠色賺錢?2009年,縣政府決定通過引進林業發展企業,實施速豐林建設項目。目前,全縣在酉酬鎮、泔溪鎮、麻旺鎮等地實施速豐林項目約10萬畝,引進2家林業發展企業。

      酉陽縣景全林業有限公司作為引進的林業發展企業之一,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按受益進行二八分紅。“不僅變荒山荒坡為綠林,農戶也有了發展的奔頭。”酉陽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做夢都想不到,‘綠色’也賺錢。”家住酉酬鎮芭蕉村8組的彭新榮介紹說,2010年,她以5畝荒山作為股份將土地流轉給酉陽縣景全林業有限公司。如今荒山變成綠林,生態改善的同時,家里收入也成倍增加。

      按50元/株、100株分紅20株計算,10年后,彭新榮僅靠杉木林就能增收30萬元,更不用說在基地打工賺的工錢。她表示,杉木林基地的建設不僅美化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也為當地農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前,僅僅靠種植玉米、谷子等農作物,一年算下來除去成本,收益不到1000元。如今,在基地務工1個月,就能賺取近2000元的工錢,脫貧致富更有希望。”彭新榮高興地說。

      推薦閱讀:

      山西省偏關縣致力建設生態文明 造林實現增收致富

      榕江縣大力發展綠化苗木種植 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

      忻州市:干石山造林 干果林富民

      連山人“播綠”致富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