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莉: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的立體綠化實踐
個人簡介:
韓麗莉,女,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風景園林設計研究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屋頂綠化協會副會長。
主要事跡:

韓麗莉
尊敬的大會主席,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演講題目是《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的立體綠化實踐》,在座各位都是同行,所以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我今天講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立體綠化對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
首先就是它的降溫作用,這個圖片是在2004年跟在座馬工做的科技示范樓,同角度數碼相機和熱像儀拍攝的感覺,在屋頂也是以立為主,如果是更多的鋪磚或者實質的材料,對屋頂是沒有好處的。此外,咱們知道屋頂綠化對城市環境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提高舒適度,這不解釋了。還有它的節能作用,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都有節能的作用,對于垂直綠化來說節能作用主要是對于建筑維護結構的一個導熱阻隔,所以我們看到在節能方面如果做了綠化,對于建筑來說就是冬暖夏涼。第四個作用是固碳,一屋頂綠化的固碳標煤折算量約科技為1.76kg/年.㎡。再就是涵養水分,我們今天討論有海綿城市概念,所以今天看到的概念對屋頂綠化在截留雨水分析有支撐,花園式屋頂綠化覆土30公分以上,可以截留雨水可以達到64.6%,簡單式屋頂綠化可截留雨水21.5%,屋頂綠化平均可截留雨水43.1%,在排水工程中可以相應的減小下水管道。
北京市在2005年開始做屋頂綠化,當時得到了北京市環保局的支持。這是來自北京東城區環保局的一個數據,我們看到做了屋頂綠化以后,周邊環境中的二次揚塵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從2005年開始北京大氣環境治理以屋頂綠化為突破點。
第二,立體綠化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2013年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提到了12個字“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海綿城市,在國外叫做LID,在國內從2015年4月開始得到支持,中央財政的補貼根據第一批16個海綿城市的情況補貼直轄市6個億,省會城市5個億,其他城市4個億。
今天既然是討論屋頂綠化,咱們知道海綿城市有六個字“滲、滯、蓄、凈、用、排”,都是有明確的占位。海綿城市卡通圖大家都看到過,我是從南寧日報上下載來的,大家看到屋頂綠化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是在最高點的位置,海綿城市是什么?定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城市變化,應對自然災害時有良好的蓄水。所以LID的概念是在場地開發過程中采用源頭分散式措施維持場地開發前的水溫特征,開發前和開發后水溫特征要保持一致,措施就是這六個字,目的是提供對徑流雨水的調蓄和排放。
低影響開發的特點和預期目標,主要是維持徑流總量、削減峰值流量、延緩峰值時間、減少徑流污染,目標是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最終目的是達到剛才說的那種方式,原有傳統非常粗暴的排水方式,90%的水要排出的方式變成現在低影響開發下只有30%允許排出,70%要求在城市當中截留,怎么截留?靠這些方式,其中包括屋頂綠化。
2014年住建部出了一個海綿城市建設基礎指南,通過這個指南知道是80多頁的文本,這當中對海綿城市的情況做了具體技術上的指導,其中特別提到規劃引領和生態優先,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屋頂綠化怎么占位?綠色屋頂,大家注意到綠色屋頂率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是單項指標,必須要完成的,所以我們在座各位是非常榮幸,過去大家做屋頂綠化時都是民間在做,但做到現在能跟海綿城市建設、綠色建筑掛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希望大家重視到這點。
徑流的情況跟我們研究數據非常吻合,可以看到做了綠化屋頂以后覆土在30公分的情況下,雨量徑流系數是0.3-0.4,這說明什么?有0.6左右被什么東西截留了?被土壤、植被層。為什么把屋頂綠化納入到海綿城市第一項開發措施中的原因。
這是在實際做法當中的節水措施,比如說右邊這張圖是在科技部節能示范樓的一個示范,其中高位水箱進行雨水截留,作為下一層屋頂綠化的灌溉用水。同時通過水路管下來的水也不能讓它走了,在地下做了30立升的儲水池,多余的雨水干什么?作為景觀水,就是噴泉水景的一個情況。
再往下看是破面也好,其他建筑形式也好,結合地面的綠化也可以作為雨水收集的措施。還有建筑側面的散水部分也可以通過做一些種植池的處理進行雨水截留和凈化。對于綠色屋頂來說,今天的主題是屋頂綠化大會,所以我們提到綠色屋頂就是指屋頂綠化,也可以叫做種植屋面,主要是從建筑業這樣叫,我們知道綠色屋頂有一個規范,種植屋面技術規程,希望大家做屋頂綠化時可以參考那個標準進行,其中對于花園式屋頂綠化和簡單式屋頂綠化有一個土壤的界定,一個是簡單式屋頂綠化,土壤層不大于15公分厚,如果是花園式的土壤成是可以打于60公分。
我們以北京為例,北京立體綠化發展是從2003年開始,目前屋頂綠化已經做到多大的程度?非常多,其中對于海綿城市建設主要貢獻就是截留雨水,對于城市淡水資源的保護。我們從北京發布的文件來看,北京市從規委、園林局、建委、交通委、水務局、國土局等等,對于屋頂綠化在雨水截留方面都有一些明確的指示。截止到2013年,屋頂綠化北京總量已經達到了160萬,其中享受政府是109萬,為什么有折算的差值,很多是社會單位自發來做的。
這是北京屋頂綠化的成果,主要方向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跟我們今天世界生態城市的主題非常契合,另外可以緩解熱導效應,節約節能減排。這些項目成果對城市人來說非常愜意,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花不了太多的錢,但效果很好。
第三,立體綠化今后的展望。
我們在目前來說,國家部委對于立體綠化非常重視,對海綿城市也非常重視,所以在當中看到很多的政策,都是這幾年陸續出臺的,包括國家園林城市評價當中對立體綠化也納入到園林城市的指標體系,要求各個城市在制定立體綠化鼓勵政策、實施方案等方面都要有明顯的舉措,下面是目前國內實行跟立體綠化有關的標準。
住建部在2012年發布過一個《促進城市園林綠色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升綠地建設品質,積極拓展綠化空間,要對城市邊角地、棄置地全部實施綠化,目的是可節約30%夏季的能耗。
這是在國家園林城市當中的一個新說法,立體綠化的推廣,要考慮相當的分值,這也是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越來越重要的原因。
這是屋頂的情況,也包括私家露臺上的綠化形式。立體綠化在將來的前景應該是這樣進行總結,海綿城市建設給我們立體綠化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但自己也要認識到立體綠化并不包治百病,包括大家看到立體綠化在城市多元綠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能替代,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咱們要考慮自己的角色。此外,要充分法治社會它的生態效益,所以我們在國內提到立體綠化技術的時候,先不說它好看,一定是叫什么?生態優先、兼顧景觀,這八個字是不能調個的,所以在城市當中不管是熱導效應改善、治理生態環境、美化空中景觀中我們是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輔助作用。
此外大家非常欣慰,目前在座各位都是做屋頂綠化,也做垂直綠化,現在國內立體綠化產業鏈已經形成了,而且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成熟。比如說像屋頂可能有專門提供防水材料的廠家,還有立體綠化種植機制的廠家,以及提供各種排水板,以及其他容器模塊的廠家,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對中國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時間。要積極倡導以規劃當先的立體綠化或者建筑綠化。為什么?現在所有做屋頂綠化也好,垂直綠化也好,我們都是在下游設計,上游是建筑,很多時候建筑設計就沒有考慮做屋頂綠化,也沒有考慮做垂直綠化,所以我們做的時候非常困難,困難在哪里?我們沒有水,沒有電,荷載也不夠,甚至連上的樓梯都沒有,這樣做屋頂綠化也好,垂直綠化也好,安全性很難保證,并且把安全的壓力和矛盾放在園林的工作者身上,我們也賠不起。所以我們要求最好是從國家政策角度把規劃中要求你做建筑綠化、垂直綠化,其中就像這個效果圖一樣,做到這個程度更好。
此外,我們在立體綠化前景展望當中提到,立體綠化要跟其他技術相結合。在2008年做奧運會項目的時候,都以為做屋頂綠化的屋頂就不能做太陽能,做太陽能的屋頂就不能做屋頂綠化,我們經常把這兩個專業對立起來了,實際上不是。為什么?這個圖都表現出什么了?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這種多晶硅、單晶硅的載體來做轉化時是散熱的,恰恰有了我們屋頂綠化吸熱的功能,因為我們可以降溫增濕,所以實際對于它的功率轉換、效能的轉換是有貢獻的,但我們不知道。所以今天我們宋老師在上午講課時提到一個跨界,我覺得特別重要,我們現在在座各位你已經在跨界,你已經跟建筑變成了一個非常密切的關系,這個關系在于哪里?要懂建筑、要懂其他行業,包括屋頂綠化要懂防水、荷載、結構、建筑風格,所以這塊也存在一個什么?跨界和技術更新、知識更新,如果這點做不到的話,我們在座各位都是圈內人,圈內人連這個都做不到,很難讓別人相信這個行業有前景,所以要想說服別人,自己要做知識更新,把自己的聲音帶出去,把自己的知識帶出去,同時把別人的知識帶進來,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這個圖片是李老師做的屋頂菜園,現在還有一個方向,將來立體綠化跟都市農業的概念,云端農場,在座各位在微信當中已經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各位都在做這樣的努力,把屋頂變成屋頂菜園、屋頂農場,甚至變成屋頂結婚的禮儀場所也好,咖啡廳也好,等等,都非常好,所以我非常有感觸,我們可以把都市農業的概念引進來,甚至結合屋頂的條件,農作物產品的質量,品質應該還會有提高。
真正意義上的立體綠化才是狀態宜居環境的新舉措,為什么?因為人作為地球的主宰,人太霸道了,各位專家都提到了,如果這個世界上什么都沒有了,鳥也沒有了,蟲子也沒有了,微生物也沒有了,就剩人和房子了,人也該死了,不知道這觀點對不對,所以我們要對環境負責,做宜居環境,實際上是多方面,叫生物多樣性。屋頂上可能還有毛毛蟲、螞蚱,甚至其他什么這個那個的,總之人在環境中生活,沒有生物多樣性的支持,實際上人已經離死不遠了。我們提到這點,像北京也是提到自己宜居城市,我個人認為“宜居城市”這四個字差距還很大,太霸道了,在蓋樓的時候把原有生物趕走的時候,想過把它恢復起來了嗎?除了我們在座的這些圈內人在思考這個問題以外從政府層面、建筑層面考慮過嗎?可能很少考慮,但你看這個,這好像是瑞典的一個養雞場,這都要做綠化嗎,是為了一個噱頭嗎?是吸引眼球嗎?不是,最簡單的概念就是建筑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恢復。怎么恢復?我把這個地方的植物,原來的植被產掉了,蓋了一個小雞舍,最起碼要把這些植物恢復上去,最樸素的生態概念,不用上升到什么海綿城市也好,就是最樸素,我破壞了什么把它恢復起來,這個屋頂好看嗎,不好看,恰恰是契合了自然回歸,用原生態的植物來替代我們那種原來園林中的一年生、兩年生的花卉,非常費錢又費水的植物。我們用這種植物,跟周圍環境的協調性非常好,這是我們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
最后我想說,我們通過今天的討論,目的是要讓在座的各位將我們專業跟別的專業進行跨界聯合,如果沒有聯合仍然做不好,所以我們互相鼓勵,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