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程中才,男,漢族,1963年11月生,安徽桐城人,安徽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同等學力教育,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現任安徽省林業廳廳長。
主要事跡: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林業是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廣大務林人的時代責任。 2012年,省委、省政府相繼作出建設美好鄉村和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重大決策,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為實現農村全面小康、農民增收致富而不懈努力。
發展林業是建設美好鄉村的重要保證
省委、省政府明確美好鄉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就是要實現大地山清水秀、地綠天藍,讓老百姓擁有綠色家園和幸福生活,這些都離不開林業的支撐,離不開林業經濟發展。
從加強和改善生態來看,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吸碳制氧、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環境、防治污染,防風固沙、保護物種等多種生態功能,對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居美化、旅游休憩、文化涵養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大地只有披上綠裝,才有美的基礎;美不美,關鍵要看綠和水,山清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物豐,建設美好鄉村,綠色是根本。
從促進經濟發展來看,林業是規模最大的循環產業,森林是重要的資源庫、能源庫、材料庫,源源不斷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林特產品、食品、藥品,發展林業是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村發展的潛力所在、優勢所在。
在當前農村加速轉型發展、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需求日益強烈的新形勢下,我們要把發展林業擺到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植樹造林,不斷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升森林質量和效益,促進生態增效、農民增收,使全省廣大鄉村加快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
森林增長是美好鄉村建設的主體工程
為建設生態強省,加快興皖富民,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要求到2016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積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7.53%提升到33%;所有縣市區都達到或超過目前全國的平均水平(20.36%);大力發展林業經濟,2016年全省林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山區農民林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重點要實施好丘陵增綠突破、山地造林攻堅和平原農田林網提升三大工程,開展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和森林長廊三項創建活動。省和各級財政都加大對植樹造林的投入和扶持,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造林綠化和育林護林,加快實現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
全省森林村莊創建與美好鄉村建設同步推進。從今年起,每年啟動1500個以上中心村綠化,每年完成1萬個自然村綠化任務。當前要著力從五個方面開展村莊綠化:一是積極營造村片林,促進森林增長;二是全面開展村莊道路綠化、水體綠化和庭院綠化,打造村口景觀、水體景觀、綠化景觀和庭院景觀,實現“村村綠”;三是加強以森林和濕地為主體的農村生態屏障的保護和修復;四是開展“萬村栽萬樹”活動,擴大村莊綠量,提升綠化檔次;五是合理利用村莊土地資源,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提高林業綜合效益。
廣大農村是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主戰場,造林綠化是美好鄉村建設的主體工程,是迅速改變農村面貌的有效抓手。特別是創建森林村莊,對于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意義重大,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增進農民福祉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各地林業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堅持依靠基層、依靠群眾,切實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林業扶持政策落實好,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鄉村風貌的森林村莊。
科學引導強化服務,充分發揮廣大農民主體作用
廣大農民是造林綠化的真正主力軍。建設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農村發展、增進農民福祉。要圍繞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兩大目標,以實際行動推進農村“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在造林綠化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爭取群眾支持,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解決 “栽什么、怎么栽、誰來栽”問題。各級林業部門要把服務農民作為第一位任務,把“萬名林業科技人員下鄉服務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作為長期的、常態化的工作深入開展下去,為廣大農民和林業經營者提供優質服務,科學指導林業生產經營,確保造林質量和效益。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體現特色,力求實效,保護好農村現有的、獨特的自然風貌,真正實現農村增綠添彩、環境改善、民生得益的發展目標。
要堅持科學引導、創新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好廣大農民發展林業、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一是要做好結合文章,統籌推進。把造林綠化與推進城鎮化建設、與水利和道路等基礎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充分挖掘造林綠化空間,利用“四旁”土地資源,做到村莊、道路、溝渠、庭院造林和片林、林網、林帶整體推進。二是要發揮利益杠桿作用,落實責權利。要認真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投資、誰受益”政策,明晰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堅決不栽“無主樹”、不造“無主林”。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勵土地和林地經營權合理有序流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建立促進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三是要培育農民主體,建立造林綠化新機制。把造林綠化與發展林業產業、增加群眾收入相結合,引導和動員廣大農民自己動手投工投勞參加植樹造林,鼓勵造林大戶、企業、林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民進行合作造林,支持各類投資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發展林業,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優質高效經濟林、林苗兩用林、旅游景觀林等,不斷促進農村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