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蔡友銘,1965年10月生,國家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歷任上海市花卉良種實驗廠廠長、上海市林業站站長、上海市農林局林業處處長、上海市農業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綠化管理局(上海市林業局)副局長。2008年10月任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業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
主要事跡:
國民經濟運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于“十一五”期間的飛速增長,現階段花木產業已進入調整與穩定階段,經濟增速逐步回落。今年下半年,很多企業都明顯感覺到花木的行情不太好。上海市綠化與市容管理局副局長蔡友銘認為,花木產業轉型升級在經濟軟著陸環境下提出并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口號,而是要找出問題的關鍵,明確需求的方向在哪里。
上海世博會最讓人難忘的是場館內外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更加關注生態環境的消費需求,這個需求給花木產業帶來很多機會,因此生態環境建設仍是這一時代的主旋律。對綠化從業者來說,如何從這個需求中找到市場是關鍵。
蔡友銘表示,當前有三大機遇。一是城鎮化建設的機遇。目前,像上海等一線城市綠化已趨于飽和,房產限購等政策也使得綠化的空間逐步減少,而二三線城市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花木產業在二三線城市將大有作為。二是環境建設生態化對綠化形式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的機遇,如屋頂綠化,南北方的屋頂綠化所應用的植物不一樣,需進一步細化。近年來城市濕地建設也成為生態環境建設熱點,而濕地建設中植物應用的數量偏少,真正有特色的植物更少。未來花木產業應該在此方面有所作為。三是生活園藝化對植物多樣性需求的機遇。近幾年,庭院綠化對宿根花卉、木本花卉的應用量加大,企業可有針對性地發展。
另外,除了露地花卉外,鮮切花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近年來我國每年從上海出口的切花菊逐年增加,國內的鮮切花消費數量和種類也日益增多。對于企業生產的產品來說,有特色才有競爭力。
蔡友銘表示,目前花木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的問題,綠化行業能不能健康發展,關鍵是其中的每一個環節。目前,不光是植物,還有與之相關的基質、容器、肥料、花木生產的專業設備,這些還遠遠沒有達到要求。另一方面標準化生產至關重要,近年來雖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視,但總體上還有很多欠缺,這與現在整個社會環境浮躁有一定關系。如果從業者堅持在標準化上下功夫,花木產業一定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作為綠化行業的主管單位,引導苗農調整產業結構、指導苗農種植、幫助苗農銷售是當前應該做的。